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察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诏曰:朕深诏执事,兴廉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今或至阖郡而不荐一人,是化不下究,而积行之君子壅于上 闻也。且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古之道也。其议二千石不举者罪。有司奏: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

——《资治通鉴》卷十八 《汉纪十》

材料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晋 左思《咏史》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科举制)因有种种缺点.种种流弊,自该随时变通,但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很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伯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不可不说我们把历史看轻了,认为以前一切要不得,才聚九州铁铸成大错。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考试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社会存在什么问题,解决办法如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分别比喻什么?分析“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4)根据材料四,钱穆先生对科举制看法如何?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怡和文化的角度论证科举制在当时的积极影响。
2020-08-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古代某时期指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该时期是
A.西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2020-07-20更新 | 26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寇列传》)这一现象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关。“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4 .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②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③是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④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018-02-26更新 | 418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东丽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钱穆认为,这种选拔方式骤看极合情理,然而切实施行中却存在毛病……读书求学,便有诸多限制,读书机会很不易得。但对于一个读书家庭来说却是极为简单的。因此,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而同时便是有钱有势的家庭。“这种选拔方式”是指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畎亩,不系阀阅。”形成上述现象的制度性因素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16-11-27更新 | 422次组卷 | 3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