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党史专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留下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包括(     
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
②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022-12-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林县人民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仅仅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10年在太行山腰上凿出了一条长达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林县多年的干旱缺水难题。据此可知,由此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应是(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B.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
D.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头脑清醒、目光远大
2022-12-11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二   1953年,在636.9万名中共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中的工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工人为704.7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1925万名,离退休人员为1518.2万名。同时,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如私营企业主。

——摘编自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元旦社评作为《人民日报》新年第一篇新闻评论,反映了党和国家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是了解国家工作重心和国际大势的重要载体。

《人民日报》1949—2019 部分元旦社评标题与关键词

时间标题关键词
1949 《将革命进行到底》革命 解放 民主党派 民主专政 政治协商
1959《迎接新的更伟大的胜利》工农并举 以钢为纲 帝国主义 反对保守 破除迷信
1969《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走资派 统一思想 毛泽东思想
1979《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生产建设 先进技术 社会主义现代化 解放思想 四个现代化
1989《同心同德 艰苦奋斗》经济环境 经济秩序 法制建设 体制改革 实现四化
1999《团结奋斗 创造新业绩》经济危机 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 澳门 建国50年
2009《描绘更新更美的图画》抗震救灾 国民经济 坚定信心 深化改革
2019《创造无愧于伟大新时代的新辉煌》70年华诞 小康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梦

——摘抄自《人民日报》元旦社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年份的《人民日报》社评展开阐述。(明确写出选取的年份及社论标题;围绕社评关键词,从国际形势与国内形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阐述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学者梳理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

时期国家安全思想
建党到建国的28年间军事革命是党的国家安全思想的核心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以军事建设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强调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经济
建设服务于军事安全
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核心是发展,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

——据肖晞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国家安全思想发展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1-1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一本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苏共党史教科书。

材料一   《教程》是一部由斯大林主持编写,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审定并于19389月出版的布尔什维克党的经典著作,叙述了布尔什维克党18831934年如何夺取政权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该书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19401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担负领导工作且有较高水平的老干部必须学习联共党史。随着整风运动的推行,《教程》成为党员干部的必读书籍,在党内的学习盛行开来。

——据朱任文《<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与延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等

材料二   19491956年间,《教程》作为必读教科书再次在党内得到大规模集中学习。19534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党干部理论学习的高级组和中级组在一年半时间里都要学习列宁、斯大林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部分内容。19564月,毛泽东在一次讨论苏共二十大的会议上指出,《联共(布)党史》是否有错误可以研究,但它毕竟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叙述共产党斗争历史、总结苏共革命斗争经验的第一部书,也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部这样的书。据统计,1953年《教程》发行了95千册,1954年发行40万零5千册。

——摘编自来宝强《<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在中国的翻译、出版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教程》在中共党内迅速传播的历史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建国初期《教程》在华广泛传播的新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022-10-30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国家结构形式要解决的问题是(     
A.国家政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
B.国家政权如何组织的问题
C.如何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问题
D.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问题
2022-10-2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中被迫开启的,经历了“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在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结果都失败了。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在黑暗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分析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所处的时代环境,明确指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前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进军。

——摘编自张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材料二 1959年,中央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1992年,党中央提出,中国的现代化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全面的现代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方面协调发展”。2020年,我国GDP总量达到101.6万亿元,按照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7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

——摘编自王正坤《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和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开始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变化,并概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2022-09-22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十四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人民日报》所载四个劳动模范的事迹。

姓名

所载时间

事迹

王进喜

1958108

玉门王进喜钻井队9月份完成钻井进尺500947米,创全国最高纪录、世界少有纪录。(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

焦裕禄

196627

河南兰考县常年遭受涝、沙、碱三害,全县149个大队,焦裕禄忍受着肝病的痛苦,跑遍了120多个,带领人民进行除“三害”斗争,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杨善洲

199961

1988年退休后隐居在云南大亮山,用11年的时间绿化了2.5万亩土地。他经常将路边的树苗、马路上捡的果核,种植到山上。

张桂梅

20191129

11年扎根云南大山之中,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20年来养育136名孤儿,实现了1800多名女生的大学梦。

—据《人民日报》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理论方针革命实践
1922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宣言》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教育工作。陆续建立了上海大学。平民女学以及劳动学院等学校学员们除了学习学业知识以外,还要到工厂区域开办工人学校,建立夜校以帮助工人学习文化知识,讲授党的思想主张。开办一系列工农补习学校,吸纳工人、青年,农民、妇女等,加强劳工理论教育。
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进一步提出,“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革命根据地陆续建立了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等学校。要求学校将生产实践纳入数学内容中,鼓励全体师生参加农耕活动和生产劳作,同时增加生产技术学习在全部课程中的课时比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开字,在物资设备、生活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学生们自己动手,在荒原上清理破烂万洞窝棚,开辟道路,建起了整齐的校舍。1939年,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摘编自刘思源、杨峻龄《中国共产党学校劳动教育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