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2024·江苏南通·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翻译,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B.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
C.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D.诗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载体
2023-11-22更新 | 75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以诗证史是史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下表中的唐诗诗句与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诗句历史现象
A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
B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圹头劝君酒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C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农业经济抗灾能力欠缺
D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商业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A.AB.BC.CD.D
3 . 下表展现了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或学派的观点。这可用于印证当时(       

人物或学派

观点

儒家

“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

管子

“人君唯毋听观乐玩好,则败。凡观乐者,宫室台池,珠玉声乐也。此皆费财尽力,伤国之道也”

墨家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
A.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B.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C.民本理念得到一定凸显D.诸子百家之间和而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这说明,唐代(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跳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
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剑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舞蹈,基本形式是执剑而舞。其最初起源于军队,后经演变,融合西域服饰、舞蹈风格,在宫廷、民间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杜甫诗中曾描述:“……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据此可知,剑舞的流行体现出唐代(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
C.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对陆贾的上述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B.符合了西汉初年的生产实际
C.不利于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D.契合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2023-12-14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李绅所作《悯农》诗2首,应是在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悯农》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将实物税改成了货币税,实行□后农民的困境。□所代表的赋税制度是(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均田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图是从《列朝诗集小传》中统计的南方六省(市)诗人在各集数量占比折线图。据下图可知,明代(     

甲前集:朱元璋起兵至建国之间;甲集:洪武、建文两朝;乙集:永乐至天顺六朝;
丙集:成化、弘治、正德三朝;丁集:嘉靖至崇祯六朝
A.南方文化影响力显著上升B.江南商贸繁荣推动文学兴盛
C.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较大D.江浙地区成为全国文化中心
10 . 白居易曾作《眼病诗》:“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龙树论》是从印度传入的治疗眼科疾患的医籍。当时随着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的进行,出现了大量由印度译入的佛教医方明经书,如《龙树菩萨药方》和《婆罗门药方》等。这反映了(     
A.中外交流促进科技发展B.民族交融促进文化繁荣
C.印度医学受到社会追捧D.唐代推行三教合一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