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在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状况时,研究人员对该时期此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做了统计,并归纳成表格数据(下表),他统计的大约是   
自耕农地主佃农工人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11%23%35%21%10%

A.明代江南地区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关中地区D.汉代江南地区
2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但终未摆脱灭亡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材料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四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材料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2)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的危害。
2022-12-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时间人口数量 ( 亿)耕地面积 (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 ( 亩)
1753 年 ( 乾隆十八年)1 84约 49024 00
1784 年 ( 乾隆四十九年)2 86约 50712 66
1812 年 ( 嘉庆十七年)3 34约 52602 36
1851 年 ( 咸丰元年)4 32约 50421 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农业技术改进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 14 位天文学家,在国内 27 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2020-11-18更新 | 432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盛唐的差异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述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所谓“有容乃大”正是唐文化金光熠熠的深厚根基。……中国文化发展至唐,显示出一种阶段性的集大成的灿烂风采,其辉煌令后世追慕不已。

——张岱年、方可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在古典科技方面,明清之交出现了一批科学技术巨著。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学、植物和矿物学分类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既集传统农业之大成,又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传入的西方灌溉技术的资料;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已经注意到了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方法,……已经接近近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方法。

——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文化“灿烂风采”在科技方面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科技发展的特点。
6 .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与全球华人文化的认同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灵著录序》和《灵著录略》两篇文章,是重要的妈祖史料。《灵著录序》提到元代诗人张翥曾奉旨到湄洲妈祖祖庙代祀,得祖庙《灵著录》母本,致仕后汇订成编。另一篇《灵著录略》,著者林朝裕,作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是对张翥《灵著录》一书内容的概括,保存了《灵著录》的主要内容。《灵著录序》中“妈祖诞降”“海上灵迹”等是后来妈祖显圣故事的母本。如妈祖诞降湄洲,有“生而地紫”异象,自幼“变幻而秘法得”;能“席海以行”,即后来的“挂席泛槎”故事;“逝而见梦以祠”,即后来的“显梦辟地”故事;海上救护神迹即“怒涛济溺”“神助漕运”等故事。林朝裕在《灵著录略》按语中说妈祖“种种奇迹”及“褒赠”,早在宋元时期就“俱载《灵著录》”。《灵著录略》记载“天妃妈祖,林氏,出自吾族,毓诞湄洲,而神灵赫濯,利国济民”。曾祖统军兵马使林保吉,曾参加高平之战,“乘功而归,遂别业于莆阳之湄屿”。

——摘编自林龙锋,刘福铸《仙游郭坑林氏族谱与妈祖史料》

材料二   传说妈祖受到观音菩萨的超度而成为女神,有预测大海变化的能力,故而成为福建地区民众心目中的保护神。宋元时期,中国海商数以万计,虽然中小商人最多,但资产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海商也层出不穷。据南宋刘克庄文集记载,“海贾归来富不赀(同“资”,财),以身殉贸实堪悲。”两宋以来的王朝政权多次因“护海神迹”而将福建地方社会的妈祖信仰纳入到国家礼制秩序当中。

——据王文钦《妈祖崇拜与儒释道的融合》等

材料三   妈祖信仰起源于北宋时期的福建莆田湄洲岛,大陆移民将其传入台湾后,在岛内各地进行了广泛传播,初步形成“福建祖庙、台湾开基庙、台湾分灵庙的三层关系网络”,奠定两岸妈祖信仰的谱系结构。

——游红霞《妈祖信仰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与实践机制》

材料四   妈祖文化在国外传播的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古代海上贸易,主要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二是福建、广东等地去海外的移民传播。三是当地华侨华人团体的积极推动。据陈尚胜《清代的天后宫与会馆》中的资料统计,总共159座天后宫会馆,其中闽商所建占105所,分布在广东、广西、云贵川、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安徽等地。资料显示,全球有妈祖庙数千座,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及南极洲外的所有大洲,信众超3亿人。

——摘编自林明太《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中的史料探究妈祖信仰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妈祖信仰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妈祖信仰传播的现实意义。
2023-11-26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地区书院分布统计简表

今地区

唐代

五代

宋代

河北



3

河南

2

2

11

陕西

7


1

江苏



29

浙江

5


159

福建

6

1

85

江西

7

8

224

湖南

8


70

广东

2

1

39

四川

6


31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宋代书院的发展和兴盛不是偶然的,其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指出,由于唐末五代官学衰落,无暇顾及学校的修建,学生往往苦于没有地方求学,因而一批学者选择了创建书院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来满足当时学生读书求学的愿望。宋朝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都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宋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采取“兴文教,抑武事”的政策,朝中要职甚至军务均由文官来掌控。为稳定宋朝统治,争取士人,宋朝统治者开始支持书院的发展,不断有赐书、赐额、赠田、赠屋的举动。

——摘编自张晓荣等《宋代书院发展的背景及其特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书院发展的特征。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2024-01-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欧阳修统计:“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这一现象的出现(     
A.说明唐朝政局动荡不安B.冲击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C.促成了“五代十国”局面D.反映了皇帝地位的衰落
9 . 据考古资料统计,春秋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有27处,多集中于齐、晋、秦、楚、吴等国;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地点约有331处,涉及今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5个县(市、区)。由此可知,战国时期(     
A.个体小农经济发展迅速B.各诸侯国经济平衡发展
C.铁制工具使用区域扩大D.冶铁业成为主要手工业
2023-04-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
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
天宝元年(742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
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117905411249
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2023-03-09更新 | 137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