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天工开物》注意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期起,以“南京布”(出产地为江南松江一带)为代表的棉纺织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中国棉布迅速打开了国际市场,成了直追瓷器、丝绸的出口商品。松江地方文献载:“近来中国人都从海外商贩,至吕宋地方,获利不赀。松人亦往往从之。”棉布与丝绸一起,构成了早期马尼拉中转贸易的大宗商品,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据了马尼拉市场。英国输入“南京布”虽然较晚,但其输入量和规模远胜于欧洲各国。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首次贩运“南京布”,到了八十年代,公司每年贩运土布两万匹到英国本土,到十九世纪初更扩大到二十多万匹。“南京布”成为当时欧洲尤其是英国的贵族绅士追逐的时尚,女士的内衣、长裙,男士的裤子都大量地采用“南京布”来制作。狄更斯、福楼拜、大仲马等世界级大文豪也很熟悉“南京布”,在他们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词语“nankeenbosom”,指的就是“南京布”。

——摘编自范金民《清代中外贸易中的“南京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南京布”畅销欧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垄断成为制约英国新兴棉纺织工业资本家和散商对华贸易拓展的绊脚石。19世纪20---30年代初,散商在华势力不断扩张,散商对棉布的投资数量不断增加,而此时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权却在不断减弱,两者势力的此消彼长也导致其棉布投资贸易额的变化。

中英棉纺织品贸易趋势列表(单位:两)


数据来源:(美)马士著,区宗华译,林树惠校,章文钦校注《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摘自罗兴连《消费竞争生产变革:18—19世纪全球化视野下的中英棉布贸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英棉纺织品贸易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3-07-1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


   

——摘自韩茂莉、胡光量《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材料三   中国古代都城移动示意图


   

——摘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数据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出现的原因,分析材料二对研究这一经济现象的史料价值。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以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并概述其解决措施。
2023-07-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精简政府机构D.实行两税法
5 . 在三星堆考古发掘实务中,考古学家们使用了小型直升机携带摄影设备和短波雷达设备,通过采集遗址各项数据,经过分析能够精确地反映出遗址地表形态。与此同时,利用红外线摄影设备进一步扫描地表下的底层构造,通过建模呈现出地下4米左右的遗址结构。这可用来说明(     
A.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并行不悖B.科学技术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容
C.科技手段助推考古工作新发展D.科技手段以全面复原文物为目标
2024-05-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是两汉时期湖南部分郡属县数、户口数及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时期

下属县数/个

户口数/户

口数/人

户均人数/人

公元4年

47

126858

717449

5.66

公元140年

49

649839

2813266

4.33

注:表中数据为长沙郡、桂阳郡、零陵郡、武陵郡
A.土地兼并严重B.农业技术领先C.流民大量涌入D.政府政策倾斜
2023-12-1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联考(12月)历史试题
7 .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有些学者誉为“小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B.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一部农书
C.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医药学成果
D.郭守敬《授时历》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2023-11-2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图为《唐书》所载的830名进士家庭出身分布图,据此数据对唐代历史分析正确的是(     
A.人才选拔范围有所缩小B.士族的政治垄断权被打破
C.门阀政治得以继续发展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动
2023-11-1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成就辉煌,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重要科技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授时历》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领先
B.《唐本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C.火药开始应用于战争,最早出现于宋朝时
D.宋朝活字印刷术已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巨著。全书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用数据对生产过程中提及的时间、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比率等进行量化。如《乃粒·稻》“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裁⋯⋯凡秧田一亩所生秧,共移栽二十五亩。凡秧即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用具体的数据来量化种植时间和秧田本田的比例关系,农民能够根据书中的具体数据来对农作物进行培育,避免损失。农业生产者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生产制造,有利于普及这些工艺技术,使他们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

——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技术传承的创新与历史价值》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一些开明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强烈的救亡图存意识的推动下,科学开始逐渐扮演了富国强兵的角色,而传统上对科技轻视的旧观念逐渐瓦解,使《天工开物》得以再版。民国时期近代知识分子逐步替代传统士绅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接受近代教育的同时认识到科技力量对社会变革和生产实践的重要作用,逐渐开始挖掘《天工开物》里的科技思想和经济思想,并在其自身的著作中广泛引用《天工开物》的内容,使长期以来不为“正统文化”所重的《天工开物》及与之处于同样境地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才有机会成为“显学”。

——摘编自李书状《民国时期<天工开物>再版的原因探析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天工开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天工开物》等古代科技著作成为“显学”的原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