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时期,邦国内部血缘关系很大,各邦各族采取同族人聚居的单纯组织方式,这种聚居方式凝聚成一股邦族延续生存的强烈自我意识。受血缘关系的影响,不同邦族间会产生很难消弭的文化心理隔阂,此疆彼界,互不相容,不同邦族间也会由于各种原因组成各种联合,但只限于外部联合,很难使各自的势力深入对方组织内部。作为基本的存在单位,各邦各族仍是独立的单元,因此,各邦各族独立自存又难于相互接容,致使邦国林立的局面长期存在而难以结束。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个非周族群都以政治上的从周感超越了之前的“我族”心理与认知。或者说,周朝所建立的“单血缘支配的社会”超越了每一个族群中血缘组织的力量,以分封制的形式贯彻了王权政治至高无上的理念。正是在这种统一政治认同下,每一个血缘邦族的“小我”力量弱化,一个政治体推动的“华夏”建立起来。

——摘编自乔传宁《周秦时代政治变革与族群认同关系研究——基于宗法分封制向君主集权制转变的线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商时期国家形态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影响。
2023-12-0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中国学者关于“晚明”的论述

论述出处
“‘晚’并不具有怎样特殊的意义所在,它只是一种时间的表述。‘晚明’的正式说法,就是‘明代晚期’,‘晚明’只不过是一种更为简略的称呼而已”刘晓东《“晚明”与晚明史研究》
“上起万历元年(1573年)下讫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晚明时期的中国,会与以往传统史著中的晚明史视角大异其趣,会给今天的中国人带来更多新的启示”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
“晚明与两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即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世界一体化的开端相联系”,“与以往朝代相比,白银货币化标志中国社会货币经济化的发展进程”,说明晚明社会“处于社会转型之中”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从其社会形态来说,它(晚明)与汉、唐、宋一脉相承,又不同于汉、唐、宋末世的是,在社会母胎内部不可遏制地涌现异己因素,形成社会性的浪潮,不断地侵蚀封建伦理关系的统治序列”刘志琴《晚明史论—重新认识末世衰变》

——摘编自李佳《君主政治的演进与权力关系格局——关于晚明政治史研究的范式、问题与线索的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晚明时期的中国”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时代特征并予以说明。(要求:特征明确;说明须史实准确,逻辑严密,首尾呼应)。
2024-03-12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


——摘编自张群玲《以图示史看图论史——从隋唐制度看制度史复习策略》


根据隋唐经济制度线索图示,任意选取一个合理的角度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024-01-0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1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典”指以“六经”为代表的先秦典籍。《史记》太史公曰:“书缺有间矣。”唐司马贞解释说:“言古典残缺有年栽,故曰有间。”《后汉书》称孝明皇帝“垂情古典,游意经艺……正坐自讲,诸儒并听”。

有学者提出,对“中国古典”的学术研究可称为“中国古典学”,它至少涵盖三个层面。其一,商周文献、诸子之学、秦汉典籍,以《汉书·艺文志》中所列六类书目为代表。其二,与典籍相关的文字学,如陶玉石器上的刻划文字、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两汉今古文以及相关的音韵学、训诂学,以汉代的《尔雅》《释名》《说文解字》为代表。其三,以传世经典与文字资料为线索,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统合研究“中国古典”,如古代文明、思想文化、学术史研究等。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西周到魏晋时期为中华文明的“古典时代”。进入古典时代后,技术发展使得农业和整个文明的扩展速度与强度都大大超越过去。秦汉帝国确立了其后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要素。该文明要素的结构不仅包括庞大官僚体系和国内服务系统,还包括把这个广大的文明连接起来的道路和运河,支持着农业基础的灌溉网络,以及保护中国内地免于游牧民族袭扰的庞大的边墙。正如这些成就所表明的,中华文明是全部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文明之一。

——摘编自《百年考古推动中国古典学步入黄金时代》《全球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在“古典时代”的开创性贡献。
2024-03-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5 影响、意义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韩非子》

孟子、荀子虽然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但他们这种以“仁义道德”统一天下的思想主张在战国争霸时期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适应战争兼并的形势……由于商、韩思想是将以“富国强兵”为基本目标的功利追求通过“尚农战”、“重赏罚”等突出强调功利予夺的制度性、操作性中介与“君主专制”紧密联系起来,既是商鞅、韩非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战国政治的重要特点。

——摘编自乔健《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法国于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的胜者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者并概括其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要比较中国《唐律疏议》与《法国民法典》本质上的差异。
2023-11-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红山文化发端于距今6500年前后,大约在距今5800年进入古国文明阶段。红山文化的形成、发展、变迁及其后续影响,是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与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下列遗址属红山文化的是(     
A.牛河梁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襄汾陶寺遗址D.二里头遗址
2024-05-2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冶炼和采矿业开始使用机器,纺织业由于使用珍妮纺纱机而迅速发展;北部出现资本主义农场,农业国的面貌发生改变;在政治上,这一时期的法国“专制制度的长期排斥使这些人不得不相信要么全部全盘接受过去不正义的制度,要么全部全盘推翻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架构”。以资产阶级为领导的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是彻底铲除封建专制制度。这一时期,法国先后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家,这些思想家所阐述的政治思想更为成熟、系统、彻底。

——摘编自张朝阳《法国何以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材料三   合众国宪法既立,而联邦制形式,亦益巩固,各州之间,非若当时之为共同行动而已,直结合为一、如婚约之不可破。……。其联合之宗旨则曰维持公道,谓通国之民,皆当受正直平等之待遇也。平治内政,谓四境之内,当雍和静谧也。以相当之武力,立国于世界。永保共和,谓合国民之意志,拥护法律,确保自由为世世子孙之福利也。泱泱大国,以是而生存,亦以是而结合焉。

——摘编自胡晓进《商务印书馆与美国宪法在中国大陆之翻译及传播》

材料四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耗费近十年心血的著作《国富论》,并明确以“重商主义”总结先前欧洲列国的经济政策,并强烈主张自由主义贸易……与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干预贸易不同,自由贸易认为应当逐渐开放殖民地对外贸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决定一切。如果选择了自由贸易,我们可以挣到更多的钱。而且,如果我们让别人有钱了,他们就能够向我们购买更多的产品。如果说,瓦特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那么,亚当·斯密则是靠《国富论》为工业革命的全球贸易缔造了一个新的秩序。在过去,所有的大国都是靠贸易保护,用武力保持贸易垄断来取得财富,而亚当·斯密认为: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对法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宗旨。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自由贸易”逐渐取代“重商主义”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建立时面对的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大规模的国际性联系还未建立。15世纪郑和的远洋探险,没有给世界留下中国有潜在性的、挑战性的印象。16世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繁荣使明王朝在周期性规律的支配下逐渐失去行政有效性。17世纪时,西方传教士的到来并未使精英群体认识西方文明崛起的国际竞争含义,自然灾害、战争、改朝换代吸引了主要注意力。18世纪,清王朝的建立完成了中华文明地理空间与行政版图的重合,这一成就强化了统治者的安全感,却也进一步加剧了对外部世界的忽略。经济的繁荣增强了这种心理倾向,与西方的局部接触也就此中断。19世纪中期,当中国与西方直接接触时,被动挨打的局面已是历史的必然了。

——摘编自赵轶峰《“大分流”还是“大合流”明清时期历史趋势的文明史观》

材料二   “东西大分流”是指,东方与西方在很长时间里没有什么差别,但后来西方逐渐崛起(被称为“欧洲奇迹”),然后称霸世界,而东方却一蹶不振。在具体分析西方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之前,要先明确现代西方成长的三条基本线索,建立起西方近五百年走向的基本框架:第一条线索是国家崛起,基本政治框架的重塑:第二条线索是社会崛起,新的二元结构形成:第三条线索是市场崛起,资本主义飞速成长。这三条线索不是齐头并进的,它们有时合作、有时撕扯、相互缠绕、相互塑造,每条线索都存在几种不同的细分模式。顺着这个思路可以推测出,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其实有很多种。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奇迹”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西大分流”的观点。
2022-11-1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高新一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以察举天下非法”,“乘车奏事,居靡定处”,通过听、问、看、访、测、察等方式获取问题线索,了解地方郡国守相的治政情况,但不干预他们的事务,更没有罢黜的处置权。汉武帝的上述措施(     
A.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B.完善了中央监察体系
C.保证了地方吏治清明D.强化了中央政府权威
10 . 寻找霸陵

20211214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线上会议,公布了关于“汉文帝霸陵位置”的重大考古发现。

材料一   治霸陵(汉文帝)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帝本纪》

高祖薄姬,文帝母也。……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近文帝。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元光六年崩,合葬霸陵。

——《汉书·外戚传》



(1)从材料一和地图来看,霸陵的修建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

材料二   东汉应劭为《汉书·文帝纪》作注时,因汉文帝曾说“以北山石为椁”,就作了霸陵“因山为藏,不复起坟”的注释。元代骆天骥《类编长安志》记载:文帝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四十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由于凤凰嘴的整个山形很像帝陵封土,在地势加持下,明清多位君主来凤凰嘴纪念汉文帝,并在山前立满碑石:“康熙二十七年御制碑”、“雍正元年祭祀碑”等。20世纪上半叶,多名中外学者先后到凤凰嘴考察,都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


(2)依据材料二,说明后人认为凤凰嘴就是霸陵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017年开始,考古人员对距离凤凰嘴两公里处的江村大墓外藏坑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大量线索。

发现一江村大墓是一座有四条墓道的特大“亚”字形竖穴木椁墓,地面没有封土,在外藏坑里发现了大量陶俑、陶器等。
发现二外藏坑出土了几枚直径不到1厘米的印章,分别刻有“中司空印”“车府”等字样,是明器官印的象征,具有官署机构的性质,相当于100多个官署机构围绕墓葬分布。
发现三窦皇后陵位位于江村大墓东北,墓葬也是呈“亚”字形竖穴扩木椁墓,一条东西长约1200米左右,南北宽860米左右一圈的夯土围墙,把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合围在一个大陵园内。江村大墓西南约3公里处是薄太后南陵。


(3)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三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2022-10-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