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明长城

材料一 明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 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 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0 年, 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摘编自《中国历史》等


依据材料概括明长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积极影响。
2023-04-01更新 | 41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白银流动·国际金融中心

材料一


清代流入和流出白银数据柱状图(单位:百万两)

来源地

数量

日本

1648-1708

38

拉丁美洲经菲律宾

1645-1820

93

拉丁美洲经欧美

1752-1800

75

——依据庞浩等《中国贸易盈余与外汇储备的长期考察:1636-2018》编制

材料二   据载“1820年以前东印度公司每年以中国输出的棉布都在20万匹以上,其中贩运到英国本土的紫花布在2万匹左右,当时英国士绅的时髦服装是中国杭绸所制的衬衫,苏州所产紫花布缝制的裤子。”

——摘自黄锡之《从<盛世滋生图>看乾隆时期苏州对江南社会经济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白银流动的变化。

材料三   18世纪至今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演变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将上述国际金融中心按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3)任选两个年代相近的国际金融中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其演变。
2024-01-1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②抨击封建专制并倡导经世致用
③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
A.a-④、b-②、c-③、d-①B.a-④、b-③、c-②、d-①
C.a-④、b-③、c-①、d-②D.a-①、b-②、c-③、d-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如图是明代经贸示意图(局部)。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帮都分布于南方稻作农业区   ②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水平总体较高
③海禁阻断了明代海外贸易路线   ④主要外贸港口所在省份都有商帮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3-06-30更新 | 339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年高考北京历史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正是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横贯中华大地的河流,哺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下图“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中,中原和江浙两大文化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     

A.龙山、半坡B.红山、河姆渡C.仰韶、良渚D.陶寺、大汶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图为南北方人才比重示意图。此图可以反映出(     
   
A.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B.江浙土地开发促进了人口大量增加
C.东汉以后南方人才比重持续地增长D.北宋时期南方上缴赋税超过了北方
2023-05-07更新 | 686次组卷 | 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寝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下图为唐代长安城宫城中三省官署位置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     

①三省职能分工明确             ②行政配合效率低下
③尚书省的地位较低             ④门下需备皇帝诏问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022-08-16更新 | 53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与历史解释

材料一   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把古代中国与中亚、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来中国学者对此历史概念做了如下解释

丝绸之路:以古代中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因中国西运的货物以丝绸制品影响最大,故得名。通过丝绸之路,古代亚欧国家和人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材料二   3世纪、中国书籍传到日本。《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锡赉(指钱币)”则“尽市文籍”遣唐使的使命不尽相同,但购书直是其主要任务。随着宋明之际民间贸易往来的增加,大量中文图书输往日本。



唐朝与东亚各国交往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首领施行“参用其土人”的制度,且“世官、世土、世民”。明朝沿袭并大为拓展,《明史·上司传》记载“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明政府制定了授职,承袭、升迁,奖惩等法规,完善朝贡、纳赋之制,颁行征调士兵办法。土司制度是建立在奴隶制或农奴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明中期以后,封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明末一些土司纷争仇杀、抗命朝廷,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康熙、雍正两朝进行大规模改土归流,随之展开清查户口,核实赋税等工作。土司势力大大削弱。

——摘编自龚荫编著《中国土司制度简史》


(1)有学者发现,在史料中几乎没有找到遣唐使大量进口丝绸的记录,主张将古代中国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交通道路另行命名。请你依据材料二为此交通道路拟一个名称。并参照材料一进行解释。
(2)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析土司制度的兴衰。
2022-04-09更新 | 47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双屿港与全球贸易

材料一明初,政府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宁波等地的市舶司,只允许有朝贡关系的国家来华贸易,严禁民间与外国贸易。然而,沿海商人为了生计,仍冒险与外商进行走私活动。1517年,葡萄牙遣使来华要求通商,因不在朝贡国名单中被驱逐出境。葡萄牙人只能在海上与中国走私商人交易。

之后,中国商人引葡萄牙人来到宁波港外的舟山群岛,葡萄牙人未经明政府的允许,就将六横岛和佛渡岛开辟为双屿港,并在此建房、修港口、成立自治的市政机构。来自美洲、欧洲、日本的白银、珍珠、皮货等源源不断运到这里,向中国走私商人换取丝绸、瓷器和茶叶等,逐步形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国际自由贸易港。

1548年,明朝政府派兵攻入双屿港,用木石“筑塞双屿港而还,番舶后至者不得入”,这个国际自由贸易市场自此消失。其后,葡萄牙继续寻找新的中西贸易中转站,1553年获得澳门租住权,最终葡萄牙和西班牙构建了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钩织出一个全球贸易网络。


——摘编自王颖《双屿港命运与东西方历史的分野》等

材料二16世纪重要商路示意图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双屿港的兴废。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及澳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航线对欧洲商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