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关于这一赋税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减轻了人身依附B.国家一年按照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劳动时间
2 . 据统计,明朝从建文三年起,每隔五十年米价以平均三点七倍的速度增长。当时的商税分关税(通过税)和市税(市租)两大类。为征收关税,从宣宗开始就在长江和运河沿岸设立了三十三个钞关,万历年间又增设关卡。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征收“门摊课钞”,宣德年间这项税增加了五倍。明朝的这些情况(     
A.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固性B.促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地密切
C.严重限制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D.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转化
2023-06-03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蒙元时期,统治者在其疆域内广设驿站,即使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也有设置,可谓是“人达所及,皆置驿传”,同时置“使臣”或“驿使”负责处理驿站事务,他们既为朝廷传递各种政令、任命、军事情报及民生信息等,也为往来商旅提供便利与保护。由此可推知,蒙元时期驿站制度的设立(     
A.促进了中央军政大权的高度集中B.助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彰显了蒙古族政治经济势力强盛D.有利于加强民族国家的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清初,东北和蒙古地区属于“禁地”,但随着“闯关东”和“走西口”的浪潮,“山西洪洞大槐树”传统在内蒙古、“山东小云南”传说在东北广泛流传开来,这将地域认同扩展到长城以外。这种“认同”(     
A.得益于中央中枢机构的调整B.利于清代国家版图的奠定
C.有效地解决了清初边患问题D.出于满汉文化的相互借鉴
2022-09-26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根据城市的行政级别不同而设定“市"的级别,从而安排相应级别的官员负责管理,并强行规定物品的价格和交易时间,“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人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唐代的"市"
A.具有了明显行政千预的色彩B.已经成为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单位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促使唐代城市功能发生根本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元朝对于云南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任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央委派,二是任用当地土官进行治理。元政府设立宣政院对西部地区进行治理,而土官治理的地区都归属于宣政院所管辖,宣政院的用人原则就是“其为使位第二者,必僧为之”“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军民同摄"。这说明元朝
A.中央政府权威大为加强B.十分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的积极性
C.云南归中书省直接管辖D.治理边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中华文化史》中写道:“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及宋代理学,构成了—个精致辽阔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崛起,这就是在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粗俗而生动的市井文化。”这反映了宋代(  )
A.理学推动了贵族文化的兴起B.创造了古典文化辉煌的顶峰
C.市井文化冲击了贵族的文化D.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强
2021-07-24更新 | 1269次组卷 | 7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清朝晋商经商路线图。据此可知,当时
A.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B.中外贸易发展兴盛
C.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