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4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教材P71-88,完成明清知识表格填写
明清阶段特征新变化
版图奠定
面临危机

2022-08-2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2 . 阅读教材P26-30,完成魏晋南北朝知识表格填写
时期阶段特征概况
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江南开发
民族交融
文化发展

2022-08-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21-22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3 . 阅读教材P9-13,完成战国变法和百家争鸣知识表格填写
战国变法变法的必然性
变法内容
变法影响
百家争鸣背景
内容
意义

2022-08-1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4 . (一)东南西北人

颜之推,祖籍琅琊,先祖随晋南渡,一生间关南北,历仕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朝,自叹“三为亡国人”,饱尝离乱、深怀忐忑。

1.颜之推辗转南北间可能见到的下列场景有____________(多选题,填写字母)
A.五胡入华,民族杂居          B. 战场厮杀,火器争雄       
C.吴音胡语,流转耳畔          D.胡床风靡,垂足怡然            E. 北朝士人,研习汉籍
2.颜之推个人命运,深系于家国时代。①其所悲于______;②其所幸于______。(多选题,写字母)
A.动荡离乱             B. 融合更新            C.社会失范               D.重归一统
3.隋唐承转,兼采南北,创制革新,再铸中华。按要求,将下列字母所示内容,涂写在表格空白处。
面临问题应对方案

人才推荐制度下,地方门阀,盘根错节,威胁统一。

传统中央官制下,宰相指挥百官,助理天子,皇权相权,关系微妙。

南北朝三百年间,中原与周边民族盛衰更迭,交错相存。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度             C.民族和解政策
2022-11-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6)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晋朝统一中国十几年后就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国力大损。到了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加上西方和北方五胡势力的冲击,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潮。

——根据百度等相关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这些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材料四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表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
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
(3)材料四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2022-11-1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时代的变迁。

历史犹如色彩斑斓的万花筒,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中信出版社《新编中国史》将中国历史做了如下分期

时期特征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多重性格的时代
…………
中国近代史


(1)请选择相应的时代特征填入表格。(填字母)。
A.分裂与融合的时代   B.世界帝国开明开放   C.帝国的成立   
D.文治昌盛武功弱势   E.危局与变革
(2)若对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展开研究,可选择下列哪些材料?(填字母)。

A.《步辇图》   B.《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C.《日本招提寺鉴真和尚像》
D.隋朝大运河   E.《新唐书》
(3)有同学做了中国古代各项制度的治理,请你帮他完成表格填写。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社会救济、社会优抚
战国编排民户。
制定户籍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化
救济备荒思想
秦汉秦:分类登记汉:(1)____封建土地私有制秦:(5)____、
人头税、徭役;汉:汉初轻徭薄赋,后增加财产税;
(9)____
(10)____
汉:常平仓、鸩杖
魏晋东晋:黄籍、白籍
隋唐隋:(2)____
唐:三年一造
均田制。
唐中后期瓦解;
隋、唐前期:租庸调制;唐中后期:(6)____唐:
乡里制;(11)____
隋:置仓谷备荒,民间设义仓。
唐:养病坊
宋元宋:主户、客户;元:(3)____;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宋:王安石变法;元:租庸调、两税法、科差;宋:乡里制保甲制宋:(13)____内部救助兴起;
明清明:职业定户籍;清:(4)____明:(7)____。
清:(8)____(雍正)
明:里甲制十家牌法。
清:(12)____
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兴起

2022-11-2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一、书籍的力量

书籍是传播知识的工具,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某校“青史社”开展关于“书籍的力量”的历史主题学习,设计活动如下:

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书籍。

1.将下列书籍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涂字母)

活动二:了解印刷书的诞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镌刻者于木板上刻字,刻成之后,每板皆依次编号,印就则付以书。

②用胶泥刻字,每字为一印。欲印则密布字印作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蔡)伦乃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

④泰西谷登堡以铅活字版印书,其法以机压之,一压即成。

2.按技术发明或改进的时间先后,将上述材料排序,正确的是(单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 ①②D.③①②④
3.记载材料②这一技术的文献是(单选)(     
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D.《农政全书》

活动三:感悟“书籍的力量”

4.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写字母)
书籍书籍的力量
     元朝以后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答题标准
     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以“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建立新宇宙观
     世界性法律体系“大陆法系”的代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刺激了西欧航海家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
2022-11-12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以下是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该表格反映了(     
唐德宗(公元779-805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
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
A.科举制度影响社会阶层变动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分散相权适应专制统治需要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9 . 变法运动
(1)背景:
①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表格
措施影响特点
经济
①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军事
文化

2022-08-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配套学案)-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分专题精准突破课件与配套学案(新教材专用)
10 . 阅读教材P14-18,完成“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及巩固知识表格填写
“大一统”国家秦朝建立条件
过程
措施
意义
汉朝巩固背景
措施
文化
意义
各自衰亡原因:

2022-08-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