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这是明末一位科学家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书中对各种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工序都有详细的说明,并附有插图,在科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据此可知,该著作是(     
A.B.
C.D.
2024-03-1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明朝从建文三年起,每隔五十年米价以平均三点七倍的速度增长。当时的商税分关税(通过税)和市税(市租)两大类。为征收关税,从宣宗开始就在长江和运河沿岸设立了三十三个钞关,万历年间又增设关卡。洪熙元年(1425年)开始征收“门摊课钞”,宣德年间这项税增加了五倍。明朝的这些情况(     
A.保障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固性B.促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地密切
C.严重限制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D.刺激了商业资本向土地资本的转化
2023-06-03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55年,随着清军顺利进军新疆,乾隆帝适时发布了实地测绘新疆舆图的上谕,趁“西师奏凯,大兵直抵伊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之际,测量新疆“星辰分野、日月出入、昼夜、节气时刻,宜载入《时宪书》,颁赐正朔;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以昭中外一统之盛”。这体现出乾隆皇帝(     
A.重视加强对西北的军事统治B.蕴含鲜明的国家一统政治思想
C.注重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治理D.统治边疆具有权力制衡的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时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加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时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有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推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决定拟录取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B.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
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2023-05-13更新 | 659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是不同史书记载的关于汉代的一些经济活动。这些记载(     

史书

经济活动

《汉书·伍被传》

“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

《盐铁论·力耕》

“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贯之所臻(聚集),万物之所殖者”

《汉书·食货志》

商人“因其言厚,交通五侯,力过吏势,以利相顷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编……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A.印证了汉代商品经济较为繁荣B.说明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表明区域经济差异的日益凸显D.反映出国内长途贸易条件成熟
6 . 蒙元时期,统治者在其疆域内广设驿站,即使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也有设置,可谓是“人达所及,皆置驿传”,同时置“使臣”或“驿使”负责处理驿站事务,他们既为朝廷传递各种政令、任命、军事情报及民生信息等,也为往来商旅提供便利与保护。由此可推知,蒙元时期驿站制度的设立(     
A.促进了中央军政大权的高度集中B.助推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C.彰显了蒙古族政治经济势力强盛D.有利于加强民族国家的统一
7 . 敦煌壁画中不仅有三世佛、观音菩萨的佛像画,“九色鹿舍已救人”的本生故事画和以山水为主体的“五台山图”,还有建筑画、器物画、花鸟画等。这反映出敦煌壁画的特点是(     
A.内容丰富B.规模巨大C.注重写实D.固守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考古发现,吐鲁番出土的唐代食品中有饺子、糕点等食品;汉族的服饰、妆容方式等在绘画中时有发现;娱乐方式如围棋、双陆也流行于这一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唐朝(     
A.丝绸之路的开辟B.民族交融的加深
C.经济重心的南移D.蛮夷观念的消亡
2023-01-23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巩固练习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其治下的各族人民对中华一统观念的认识和深化。正是由于孝文帝拓跋宏的力推,鲜卑人逐渐摆脱了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使鲜卑人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人民当中,与之相互依存,心灵守望,彼此交融,一起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许林   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为推动“中华一统观念”深化的举措,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10 . 北宋时期,煤炭虽然得到一定的开发和利用,如“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燃)薪者”,但煤炭最终未能引发推动社会实质性变革的“燃料革命”。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根源是中国古代(     
A.统治阶级的反对B.工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
C.煤炭资源的匮乏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