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钟有铭文12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语》《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材料二   中国虽有长达千年的金石学传统,但是建立在田野考察与发掘分析基础上的考古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一批外国传教士或科学家首先介绍进来的。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带回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考古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拓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1949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的展开,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之后中国考古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张昌伸《文物与考古蒌础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并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指出各阶段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代中后期,江南湖州养蚕业形成“看空头蚕”现象,即养蚕农户并不种植桑树,而是在市镇的专业桑行里购买桑叶。据《吴兴备志》记载,“湖丝虽遍天下,而湖民身无一缕”。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蚕丝产业的进步B.重农抑商的调整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劳作方式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     
A.异化了中枢权力机构B.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
C.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D.加剧了郡国间的矛盾
2024-04-11更新 | 489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西汉时期有许多名臣佳话传世,如:董仲舒为了学业有成而“三年不窥园”;霍去病立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班超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而“投笔从戎”。这反映的时代风貌是(     
A.内敛含蓄B.开放包容C.锐意进取D.谦恭谨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右图是16世纪到18世纪中国金银比价(每两黄金合白银数)变动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税制改革推动白银大量流通B.海外对华鸦片走私逐年扩大
C.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D.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2023-11-16更新 | 46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殷墟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生产使用了来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金属原料。另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测定,三星堆青铜器中的铅也是从云南输人的。蜀、滇两地相邻,虽然蜀地有铜矿,但商代开采的记载极少,而锡料更是必须仰给于云南。这可以用于佐证商代(     
A.长江流域已成为经济中心B.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区传播
C.区域间存在一定经济联系D.长途贩运业得到迅速发展
2023-06-25更新 | 50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023-06-15更新 | 493次组卷 | 153卷引用:2017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关于如表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主题最为准确的是(        
材料来源文献材料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旧唐书·吐蕃传》“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唐蕃会盟碑·碑文》“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B.中外民族关系的和与战
C.大一统国家局面得以最终奠定D.唐朝历史演变的风和雨
2023-05-26更新 | 48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A.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B.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
C.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D.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
2023-04-18更新 | 657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

文物

竹简和木牍

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整套乐器

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笠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五铢钱

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绒,封泥钤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异域风格文物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提取一项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