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信息革命
时代近似日期信息交流方式
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用鼓、灯塔、烟等信号进行远距离交流
农耕时代大约公元前3000年作为固定信息的文字
大约公元前2000年字母文字
农耕文明时代政府资助的或军事的通信系统
大约公元8世纪以来木版印刷
近代以来大约公元16世纪全球世界体系;世界交通和运输体系
大约公元18和19世纪印刷用于大众交流:报纸、邮政服务
19世纪30年代电报
19世纪80年代后期电话
20世纪电子化大众媒体:无线电、电影、电视
20世纪晚期因特网、即时全球信息交流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信息革命与社会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结构完整)
2023-05-14更新 | 34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江南地方志诠释说: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

从宋以来直到明清,市镇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它们因地制宜地自然产生。江南的贸易场所,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附近乡民出售农副产品以及购买日常用品的农村经济集散中心。一些大镇地理位置处于周围丝、棉产地的交通中心,而其在商贸的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具备的优势更为重要。在人口密度最高、人均耕地最少的江南农村,创造了可观的GDP,没有出现绝对贫困,相反多数像是过着尚可温饱的“小康”生活。当市镇显示出经济效益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自然会行动起来,但除了财税与治安,并不插手干预市场经营,一切听任自然。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

我所杞人忧天的是,如果所有乡村市镇都变成“城市”,将来有一天,可能只有“城市”,没有乡村,这世界就会因单一而变得了无情趣。

——《主家范谈明清江南的“市镇化”》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01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上的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既独立发展、多元并存,又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学者们对这一时代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黑暗时代”、“信仰时代”、“庄园时代”、“充满变化的时代”、“欧亚大陆整体化的时代”等等。不同的观点反映了学者们观察角度和历史解释的不同。

请围绕历史上的中古时期,选择上述某一观点或者自拟一种观点,并运用至少两则世界不同地区的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说明。(要求:以观点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最后要有结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摘选自史书所载汉武帝时期的若干史事。   

相关人物史事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
董仲舒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日磾)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邻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据《汉书》等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就汉武帝统治的某一典型特征进行概述,并根据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特征概况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不得照抄材料)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2023-04-18更新 | 62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高三大亚湾区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汉朝推崇的关于儒术与王霜杂治的三种观点。

1

巩绍英

由于儒家的理想不能完全切合实际,武帝不得不采纳法家的主张,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杂霸政治”;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在文化方面占据统治地位,而“杂霸政治”又成为封建统治的手段

2

赵克尧

汉武帝的“尊崇儒术”是有前提条件且有名无实的,他只是以儒学作为法学的门面装饰,实际他尊崇的是融合了诸家重利说的汉代儒学

3

张烈

汉武帝所尊的儒术虽然包含了法家法治思想和阴阳五行家的迷信观念,但主要还是指儒家的仁政思想和大一统的思想;国家的统一,必然推动统治思想的统一;百家争鸣的结束,与尊崇儒术并无直接联系

一一摘编自赵债生、郑宝琦等《中国通史史论辞典》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中一种或几种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04-06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971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唐时期,骆驼形象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文物骆驼并不常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汉代的骆驼形象显得有些稚拙,特别是蹄子,与同时期塑像、画像上的马蹄无异,反倒与骆驼差距很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到了唐代,唐墓中随葬骆驼数量剧增,有些是作为一般动物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墓葬之中。北朝出现的驮载物品的骆驼到唐更为流行,驮载物品的内容更多,骆驼的两侧挂有货袋、丝束、兔皮、长颈瓶、胡瓶、扁壶、织物、毛毯等等,有时还有死鸟和活的狗、猴子。这种造型选择无声地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生活状态。骆驼、货物及其人物的紧密结合,进一步附加、升华了它们的精神含义,使这组文物凝聚了人与自然抗争、艰苦创业的情怀。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日本出兵朝鲜,劫走朝鲜王子、陪臣,剽掠府库,并且大有渡鸭绿江之势。朝鲜国王李昖逃离首都汉城,落脚于大明、朝鲜边境。朝鲜数次派遣使者前往明朝求救,但明朝并无太大的反应。八月二十四日,朝鲜派精通儒学的郑昆寿为请兵陈奏史,九月十八日抵北京。十月,明朝任命李如松率兵援朝。万历二十一年,光复平壤、开城,收复汉江以南千里之地。

——据郑昆寿《柏谷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为使臣郑昆寿说服明朝出兵救朝鲜拟定具体的理由,并加以说明。(要求:至少列出三条理由,所述理由应符合历史实际,史论结合。)
2023-03-17更新 | 670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汤死后,伊尹继续相辅佐汤之孙太甲。表4为有关伊尹的历史叙述。

材料1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汉)《史记·殷本纪》
材料2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战国)《竹书纪年》
材料3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 300 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 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
(商)甲骨卜辞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结论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09更新 | 774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