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表是魏晋时期的三则故事,这反映出当时(     
引文出处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晋书·阮籍传》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A.追求个性解放成为时代主流B.传统儒学遭遇信仰危机
C.士人群体追求世俗生活享受D.儒、道、佛三教出现交融
2024-04-10更新 | 39次组卷 | 23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1-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仲舒倡导的儒学不是先秦儒学简单地翻版或复兴,而是新的重建。从本质上说,董仲舒所提倡的儒学已基本背离了先秦儒学的人文方向而倒向神学。他企图通过对天有意、志、理、数的十大要素的规定,通过天人比附,抬高并神化世间君主(天子)的地位,以神权来加强王权;通过对天志、天道的揭示,以天志之崇阳而贱阴论证了人世的三纲秩序,并为儒家德治主张提供了顺天依据;以天道之五行为儒家的伦常和设官施政提供了行为定式和模型。

材料二   儒学经汉儒的重建而走向神学。汉以后,儒学式微而被玄学、佛学取代。至隋唐,随着佛学被中华文化所消化,儒学开始复兴。唐韩愈提出“道统”说,认为儒学是中华自古以来治世的唯一正道。宋代儒者,以重建道统为己任,重新确立孔子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并以民间讲学的方式,传播和弘扬儒学,从而开辟了儒学的一个光辉时代,历史上一般称宋明儒学为新儒学。宋明儒学的重大贡献是复活并弘扬了先秦儒学的内圣成德之教,把孔孟的仁学或心性之学用发得博大精深,并以此形成了体系完备、内容充盈的理学和心学。晚明三大儒对儒家的事功之学有补益,并在政治理念方向有较大的突破。

——材料一、二均摘自陈红太《儒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重建儒学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兴起的原因,概括晚明三大儒对儒家“补益”和“突破”的具体主张。
2024-04-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3 . 《竹书纪年》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的记载。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这表明最高权力的更替(       
A.具有一定的民主性B.遵循选贤举能原则
C.带有浓厚宗法色彩D.体现了强力的作用
4 . 唐朝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新罗王逝世时,唐玄宗特意挑选经学家邢涛前往吊祭,并对他说: “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与讲论,故选使充此。”这说明新罗(       
A.深受中华文化影响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接受唐朝政治统治D.套用了唐朝的经济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所示制度(       
A.反映了“家天下”局面开始形成B.体现出天子高度集权的政治特征
C.表明知识分子阶层社会地位卑微D.凸显了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秦统一后,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不久又下令全国“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秦朝这些举措旨在(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防止六国贵族复辟D.促进边远地区开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塑造了诸多“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从各个角度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占位”,使其英雄形象的塑造处于某个制高点上,形成了极尽变化的艺术奇观。该艺术奇观(       
A.适应了社会审美的需要B.导致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的衰落
C.呈现了真实的历史风貌D.宣传了“时势造英雄”的唯物思想
2024-03-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8 .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其言论(       
A.表达了民富国强的愿景B.提出了农本商末的思想
C.阐述了富安天下的道理D.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主要在元光二年至元狩四年间进行,先后打了十几仗,其中带有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有三次。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

竟宁元年(公元前51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此后半个世纪,在北部边境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的景象。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中原汉族学者的回答是:“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后魏、辽、金历年最多,他不能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摘编自《元史·许衡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对匈奴的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出现“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原因。
10 . 东晋政权采取“侨置”措施,即在北方迁往南方的流民集中地区设置以北方州郡命名的地方行政机构,专门负责管理流民事务,其管辖的流民单立户册,并夹注原籍,免除一切租税和徭役负担。东晋“侨置”的实施(       
A.有利于稳定南方统治秩序B.保证了政府税收来源
C.极大地削弱士族政治势力D.简化了东晋地方建制
2024-03-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1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