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祭坛,由直径不同的3个同心圆逐渐升高形成了三层台阶,良渚文化的福泉山祭坛呈阶梯形的上下三重结构。其祭坛周围都埋有大型墓葬,坛上都发现有祭祀遗存。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B.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C.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D.铸就了一体化文明格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上古主要部落分布图,这反映出(     
A.中国历史已进入文明时代B.中华民族是多元交融的结晶
C.大一统政治格局日趋明显D.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A.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D.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榭岛遗址的年代相当于龙山文化早期,发现了双排并连的盐灶,手制厚胎粗糙的煮盐陶盆,用于支撑陶盆的烧土柱等。先秦文献《世本》记载:“夙沙氏始煮海为盐”,而宁波大榭岛发现的史前制盐遗存就是煮盐的,鲁北沿海也有史前存在煮盐遗址的线索。到商周时期,从鲁北沿海的考古发现看,煮盐规模显著扩大,煮盐工艺流程也更加进步,尤其出现了有意用草木灰铺就的摊场,来泼洒卤水并刮取生成的盐土,以及周壁抹泥防渗的淋卤坑,来过滤盐土获得符合煎煮要求的高浓度卤水,这应该就是文献记载的我国古代传统的煮盐工艺“淋煎法”。

——摘编自王青、曹洋《我国海盐考古二十年回顾》

材料二   把古沉船“华光礁1号”上的器物,与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出土和出水的瓷器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具有高度相似性。由此可以推断这是一艘从中国港口装货,经过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将商品运送至东南亚国家的远洋商船。

“华光礁I号”的船载货物类别,是宋代海外贸易商品的一个缩影,其中尤以外销陶瓷器最为突出。因“华光礁1号”是一艘南宋早期沉船,各窑口的工匠按自己的理解生产瓷器。到了“南澳1号”沉船所处的明代中晚期,大量带有异域风情的瓷器出现,海外贸易实现了从过去的纯输出到“订制”输出的转变。

——摘编自符宇群:《贾宾:“海丝”古沉船如何诉说中外交流往事》


(1)分别说明材料一、材料二作者如何运用考古成果进行史学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光礁I号”的考古文物可用于研究哪些历史课题(拟出一个课题名称即可)。为深入开展所列课题的研究,请简要阐述你的研究思路。
2023-07-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逐鹿中原”说的是距今两千年前秦汉之际的事,后来成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至少可以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逐鹿”行动至少在距今4400年以后约五百年的时间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如图)。

——据许宏《何以中国》整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富重心,反复出现在该时期人们的谈论、书信、文集甚至奏折等文字中。这个作为明清财富中心的“江南”,当时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之江南,实际上是指“五府”,即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基本上都在太湖周边;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这时的“五府”或“八府一州”,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公认的财富中心,有明清王朝经济“江南腹心”之称。

——据黄纯艳、包诗卿主编《江南史十八讲》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原长期成为“逐鹿”之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中原与江南的交流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我国原始农业的考古发现中,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石镰、磨盘、磨棒等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工具;而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中没有发现石镰,却有石刀,没有发现磨盘、磨棒,却有石杵。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的原始农业(     
A.分布地区广泛B.形成南北差异
C.技术水平高超D.生产工具多样
2023-07-08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21年10月,河南裴李岗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该文化遗址比仰韶文化还要早一千多年。考古学家发现遗址中有房基、灰坑、陶窖,还有石斧、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据此可知,裴李岗遗址(     
A.产生阶级分化现象B.出现手工业专业分工
C.进入农业定居社会D.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8 . 在新石器时代的安徽含凌家滩遗址和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中都出土了随葬玉器,且玉器的种类非常相似,甚至玉人手臂并拢举于胸前的姿势也完全相同。这可用于说明(     
A.生产工具的重大突破B.中原文化的向外辐射
C.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D.南北文化的跨区交流
2023-07-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安徽凌家滩文化和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前者最大的墓葬中随葬了与红山文化器型相似的玉人(如图1、图2)、玉龟、玉猪、玉鹰等,后者的墓葬中发现了与凌家滩风格相近的玉璜、玉钺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B.两地先民以采集渔猎为生
C.中原文化辐射到周边地区D.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考古发现,在山西陶寺遗址一座贵族墓随葬的骨耜上发现契刻有一个“辰”字,专家推测墓主的职官可能为农官;同时在该遗址还发现有古天文台,当时人们已将一个太阳年分为20个节令—包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4个重要节点。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层的分化B.文字体系的形成C.国家形态的成熟D.农业经济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