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依据下图信息可知(     
   
A.周天子权威已一落千丈B.宗法分封体制已趋于瓦解
C.大国兼并战争日趋剧烈D.卿大夫势力动摇传统体制
2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     
A.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10-15更新 | 1181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专用)
4 . 春秋战国时期,长江和汉水界划出一大片沃野,楚人在其间过着优游闲适的生活,和北人严肃紧张的态度成为对照。这种差异从他们的神话可以看出:楚国王族的始祖不是胼手胝足的农神,而是飞扬缥缈的火神。楚人神话里,没有人面虎爪、遍身白毛、手执斧钺的蓐收(上帝的刑神),而是有披着荷衣、系着蕙带、张着孔雀盖和翡翠翎的司命(主持命运的神)。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楚国据长江之天险,国家强大,亦无强劲之敌
B.楚人天性温和,不尚武力
C.江汉流域土壤肥美,水旱稀少,人口的密度低
D.楚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现有关于商鞅变法中将土地私有化的依据仅仅是《汉书.食货志》中董仲舒的言论,除此再无别的资料可以证明当时秦国土地政策是私有制,反倒是《云梦秦简》和《青川秦牍》中的记录可以佐证,在商鞅变法时,秦国土地政策是国有制,这可以看出(     
A.史学观点随时代发展B.历史很难被准确认知
C.亲历者的记录更客观D.历史史实有不确定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楚国的先君鬻熊,在商衰周兴时,审时度势,率族及时投靠周文王受到周王室的重视,给予了“子”的封号,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桓王不许,熊通闻之,怒曰:“吾先人熊鬻,有辅导二王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而王不加位,是无赏也;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由此可知(   )
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B.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
C.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受到挑战
7 . 据《墨子》记载,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晋文公“大布之衣,牂羊之裘,韦以带剑,以治其国”;楚庄王“鲜冠组缨,缝衣博袍,以治其国”;越王勾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B.服饰等级特征明显
C.文化发展的多元化D.治国理念的统一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