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化万民,使之“有耻且格”。孟子认为人如果仅仅“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就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国家必须要“教以人伦”。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注重维护封建统治秩序B.强调思想教化的重要性
C.迎合贵族阶层政治诉求D.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2023-12-05更新 | 327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论语》记载,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释疑》解读:“若不采民诗,则无以观风。风乖俗异,则札无所立,礼若不设,则乐无所乐,乐非礼则功无所济。故三体相扶,而用有先后也。”。由此可知,孔子思想(     
A.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B.以继承传统为目标
C.有助于恢复西周制度D.兼具文化和政治功能
2023-12-03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孔子在《论语》中对尧舜极尽溢美之词;孟子则言“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墨子笔下的舜是个农夫、陶工、渔民,因贤能受到尧的赏识推举;庄子则称尧杀害长子,舜流放母弟,“不足以为德”。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彼此之间攻讦不断B.迎合统治阶级需要
C.追求理想化的政治D.秉持不同政治立场
2023-12-02更新 | 374次组卷 | 7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11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卷)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969次组卷 | 21卷引用: 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老子主张,“兴善仁”,仁义礼蕴含于大道之中,如“明珠在蚌中”。孔子认为,“和”乃天道,天人合一、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节用而爱人”,不浪费资源。这反映出儒道两家(     
A.思想趋于融合B.主张维护西周礼乐制度
C.阶级立场相同D.蕴含着相通的价值理念
2023-11-28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的本质是虚无,“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此句蕴含的精妙的思想包括(     
①“无为而治”                                           ②“相生相胜”理论
③“道”是世界的根本                                 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2023-11-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孔子希望用仁义之学重建政治秩序,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而老子希望效法自然,限制上层的争夺和对下层的控制,从而实现无为而治。这反映出(       
A.百家争鸣中的学术汇流B.儒道两家的对立冲突
C.士人对治世理想的追求D.礼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2023-11-23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8 . 孔子认为“立于礼”,才能向于善而至于仁,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主张“礼义教化”“化性起伪”,提出“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两者(     
A.对人性的认识一致B.达仁至圣的途径相同
C.政治立场基本一致D.塑造人格的作用相同
9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都属于没落奴隶主阶级B.推动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迎合地主阶级的诉求D.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2023-11-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春秋后期,法家先驱宣扬“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强调“去仁爱,专任刑法”。这一变化说明(     
A.德治主张社会影响有限B.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儒法结合符合历史趋势D.时代发展影响价值抉择
2023-11-02更新 | 21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