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商鞅则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事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据此可知,他们(       
A.强调反思西周的礼教B.主张为政应因时而变
C.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D.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29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4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4次组卷 | 44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杨伯峻先生统计,仅“古”一字作为单音节语素在《论语》中出现了12次,在《孟子》中出现了35次。孔子曾提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其理解最为合理的是,先秦儒家(     
A.反对进行改革图新B.推崇西周的礼乐制
C.全盘继承商周文化D.内部学说趋于一致
2022-12-0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孔子曾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的这些言论从一个侧面说明夏商周时期的文化具有(     
A.多样性B.包容性C.凝聚性D.连续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022-10-25更新 | 222次组卷 | 73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倡导“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者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维护礼乐制度
9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孟子也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这些认识(     
A.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B.有利于强化专制集权
C.强调当政者应以身作则D.体现了仁和礼的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