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孔子和老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55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西周末年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才能达到平衡。孔子和孟子则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这反映了(     
A.求同存异是中华文化的根本B.传统的道德准则形成于西周
C.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传统文化突出共性否定个性
2023-04-17更新 | 344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022-10-25更新 | 222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老子曾说: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说明老子主张(  )
A.积极入仕B.与时俱进C.对立统一D.无为而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孟子曰:“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说明
A.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B.社会动荡引发史学研究
C.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D.史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020-12-14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表述中属于他们思想共同点的是
①创办自己的学校   ②提倡因材施教   ③维护奴隶制度   ④对于中庸侧重于哲学思考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 . 春秋时期的孔子与老子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以下关于两者思想的区别正确的是(  )
①政治上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②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老子的哲学中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③孔子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老子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②③
2020-11-0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高新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老子看来,人作为“四大”之一应
A.遵循天人和谐B.凌驾于自然之上C.积极征服自然D.制天命而用之
10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A.已有系统的人性论观点B.认为人们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对善恶出现了模糊认识D.在力图调和关于人性的争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