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41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英才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树起“学而优则仕”大旗,孟子宣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则坚守兼爱、非攻的立场。这表明他们(     
A.以维护礼乐与王治为己任B.主动顺应社会与时代之变
C.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D.政治立场和主张渐趋一致
3 . 商鞅为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戎旧习俗,“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并强调“男女之别”。韩非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两者的言论表明(       
A.儒法两派趋于合流B.法家思想中蕴含着伦理因素
C.父权社会初步形成D.维护等级秩序成为社会共识
2023-12-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史籍对“入仕”或“参政”的相关记载。这可用于佐证这一时期(     
记载出处
“官职可以重求,爵禄可以货得”《韩非子·亡征》
“子赣(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史记·货殖列传》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战国策·秦策五》
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权力集中依赖文化统一
C.商业成为政治统治的支柱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先秦儒法两家的法律思想与治国主张(节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项目儒家法家
法律思想起源天是人间法的起源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地位相对轻视法及强制作用重视法的作用
治国主张“为国以礼”、“为政以德”、重“人治”“以法治国”、“以力服人”、重“法治”
A.法家的“法治”优于儒家的“人治”B.儒法思想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C.儒法两家都蕴含朴素的平等思想D.两者差异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并说出其各自所代表的是哪一学派?
7 . 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D.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2023-08-01更新 | 1758次组卷 | 132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一中、广灵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期,“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出此时(     
A.私学兴盛促进文化传承B.君主专制成为学术共识
C.百家争鸣服务现实政治D.社会动荡推动华夏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547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