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先秦时期有“削木为鐻”(鐻,支撑钟的木制结构)的故事,描述了匠人从“斋以静心”到选材再到完成的制鐻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达到去功利、去智巧、去我的地步,然后才能入山林、观天性,“鐻成,见者惊犹鬼神”。该故事(     
A.反映了佛家的心外无物B.映射了尊法敬天的社会理念
C.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D.蕴含着中华文化的人本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孟子曰:“市,廛(市场上储藏货物的场所)而不征,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稽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施行“仁政”B.礼贤下士
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尊崇儒术D.七国之乱
4 .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政治主张
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韩非子》

孟子、荀子虽然对儒家思想加以发展,但他们这种以“仁义道德”统一天下的思想主张在战国争霸时期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适应战争兼并的形势……由于商、韩思想是将以“富国强兵”为基本目标的功利追求通过“尚农战”、“重赏罚”等突出强调功利予夺的制度性、操作性中介与“君主专制”紧密联系起来,既是商鞅、韩非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战国政治的重要特点。

——摘编自乔健《从“重礼义”到“尚功利”——中国君主专制体制形成的一条重要线索》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法国于1804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封建特权,规定每个公民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规定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等,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这部法典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摘编自王贵水《一本书读懂法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儒家与法家之争的胜者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者并概括其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简要比较中国《唐律疏议》与《法国民法典》本质上的差异。
2023-11-1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符合战国时期各国富国强兵、满足君主专制愿望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圣人)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D.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明确提出反对“恬淡之学”,而致力于成“耕战”之术。这位思想家是(     
A.儒家学派B.墨家学派C.道家学派D.法家学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     
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节俭
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④崇尚“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8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曾说:“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家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B.明法制,去私恩。夫令必行,禁必止
C.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蒽,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D.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