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先秦诸子,除庄子外,都是‘公共之学',即都是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当时“公共之学”的核心主张是
A.追求社会稳定B.反对严刑峻法
C.主张国家统一D.建立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辩证”观念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韩非的“变革”主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政治史》中写道:“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世运只能向前进,要想改革,只能顺其前进的趋势而加以指导。先秦诸子中,只有……最看得出社会前进的趋势。”文中省略部分的思想流派应该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016-11-27更新 | 24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市暨华中学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王充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这说明此时(   
A.士阶层在各国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B.士阶层在各国的活动违背统一潮流
C.有利于秦合纵连横政策的推行
D.士阶层的崛起有利于思想文化传播
6 .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其治国指导思想应不包括(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
C.“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