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34次组卷 | 33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对守城有功的男子“爵二级”,荀子主张“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形,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这些主张(     
A.体现了学术自由的社会价值B.旨在鼓励平民改变地位
C.有助于社会等级关系的活化D.试图扩大社会统治基础
3 . 《汉书·艺文志》记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一局面(     
A.标志着学术下移已经完成B.有利于推动文化的发展
C.不利于学术文化走向繁荣D.助推诸侯争霸战争兴起
2024-01-1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信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的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共同点。
2024-01-1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


该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2024-01-0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面材料

①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②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③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⑤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请依次写出这五段材料分别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个学派。
2024-01-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宣扬秦代替周是水德代替火德,并采用一整套相应的制度,如水德色尚黑,秦统一后,衣服、旗帜等“皆上黑”,与水德相应的数字是六,所以“符、法冠皆六寸”。还特意把黄河改名为“德水”,以炫耀自己的正统性。秦始皇的这一举动是受到战国时期某一学派的影响而进行,这一学派和它的创始人是(     
A.荀子 儒家B.韩非 法家C.邹衍 阴阳家D.李耳 道家
2024-01-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老子追求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韩非子强调“法”“术”“势”。上述思想(     
A.是社会大变革的反映B.均得到不同诸侯国重视
C.都推动了国家的统一D.发展成为传统主流思想
2024-01-09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一脉相承,既有其一以贯之的核心内核传承延续,也有与时俱进、不断鼎新的新要素持续融入。2023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阐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时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体现在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的传承与发展。

摘编自叶坦《中华文明连续性考察基于以民为本理念的新视角》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任选一种“中华文明标志性要素”,自拟观点,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充分。)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观史亦然,须从波澜壮阔处着眼。 浩浩长江,波涛万里,须能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

——摘自蒙文通《蒙文通学记》


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任选一个“变化处”,拟定一个论点,并阐述其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价值。 (要求:所选“变化处”应从宏观、整体的视角,选择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节点、阶段或重大事件,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