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孟子·尽心下》提出“无礼义,则上下乱”;《墨子·天志上》强调“且夫义者,政也”;《韩非子·解老》有“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同“稀”)起”的记载。这反映出百家争鸣(     
A.使各家思想日渐交融B.聚焦“义”展开了激烈争论
C.加强了民众观念认同D.有规范政治秩序的共同诉求
2023-04-09更新 | 1015次组卷 | 8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论语·颜渊》记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万民
2023-03-02更新 | 306次组卷 | 3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吕氏春秋》记载:“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而尧授之禅位,因人之心也。汤、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这反映了
A.秦朝已经受到儒家思想影响B.吕不韦在大力推行以德治国
C.先秦哲学方面重视因果逻辑D.吕氏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
2022-05-15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商鞅《君臣》中记载:“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这表明当时
A.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建立
B.“以法治国”成立为治国标准
C.法家是最受人民推崇的学派
D.“以法治国”成为百家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