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法皆尚贤,墨子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韩非则认为君主应用贤能的“法术之士”,“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这说明与墨家相比,法家的“尚贤”更重视
A.确立君主的绝对权威B.任能与重法术相结合
C.法、术、势三者结合D.反对世袭制任人唯亲
2018-05-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8年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来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A.孔子B.墨子C.韩非D.老子
2018-04-08更新 | 199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绥化市明水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君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思想的起源和流行具有地域特征。下图是战国思想大致分域图(虚线为分界线)下列主张与代号对应正确的是
A.“明王之治天下也,缘法而治
B.“行仁政,民之悦之”
C.“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燔诗书,游学之人
2018-01-19更新 | 360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果不是在西周转入东周的时期出现了文化上的重大变异,也许封建的体制还会周而复始地循环一段时间……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非宗法、非宗教、绝对实利主义的文化成长起来,谁对传统抛弃得越彻底,对实利主义奉行得越透彻,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实利主义的角逐。”最能反映这种“文化上的重大变异”的是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8 . 《汉书·艺文志·序》在描述杂家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推知杂家
A.从道家发展而来
B.强调天命伦常
C.融合诸子思想
D.主张以德治国
2018-0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A.后世必然优于前世
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
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
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10 . 春秋战国时期,某家学说不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也不关注人在自然界里的位置,而把注意力全部投在了国家管理之上。这一学派的治国理念是
A.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C.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D.专制集权、严刑峻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