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阇,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争”的核心问题是(     
A.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B.如何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如何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D.如何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023-10-29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023-08-14更新 | 1323次组卷 | 19卷引用:陕西省兴平市南郊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对于魏、齐等大国的君主,孟子劝之以仁政;对于滕、宋等小国的君主,孟子仍认为只要推行仁政,便可无敌于天下。孟子“仁者无敌”的主张(     
A.指出了当时富国强兵的途径B.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C.总结了各国治国理政的经验D.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实追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战国时期韩非子指出:“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韩非子此论(     
A.反映出与道家学派的对立B.体现出新兴势力的价值追求
C.标志着儒法斗争全面升级D.说明变革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6 . 墨子既“贵义”又“尚利”,提倡“他人之利,天下之利”。他把利看作义的内容、目的和标准,把义看作是达到利的手段,提出以利作为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这说明墨子的义利观(     
A.具有反传统的启蒙意义B.带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体现出鲜明的政治立场D.否定了法家的重义轻利观
2023-03-14更新 | 1882次组卷 | 1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思利民”。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地主阶级诉求得以彰显B.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C.君主专制受到民众制约D.儒学获得统治地位
8 . “圣贤”是中国人长久的人生价值追求。法家以为“农、战”是贤,儒家以为贤主要包括学识、行政能力与仁、义、正直、良心等道德,墨子则以为贤应包括兼爱、非攻,!节用及具有救民于匮乏和悲惨生活之中的宗教信念与使命。这说明先秦思想家(     
A.完成社会秩序重建B.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C.关注社会现实需要D.提倡建立精英政治
9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考虑了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D.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考虑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22-02-1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B.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德
C.思想领域趋同倾向日益明显D.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进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