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A.“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
C.“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2 . 我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下主张中与其思想相一致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B.“齐物、逍遥”“无所恃”
C.“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D.“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
3 .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开拍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从而获得2007的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古代哪一思想学派最适合回应此项议题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先秦某思想家提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是(       
A.仁政爱民B.与时俱进C.人文主义D.无为而治
2018-10-01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5 . 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各项,是属于老子思想的有(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 . 金开诚先生在《漫话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  )
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
2018-09-3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练习2
7 . 战国时期的某一天,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几段文字,判断出哪些学派的思想家参加了这个聚会
①“兼相爱,交相利”
②“施仁政于民”
③“明主峭其法而严刑”
①儒家
②道家
③法家
④墨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8-09-1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8 . 庄子是先秦诸子中才华横溢的大文学家,其散文的特点是
A.文字优美,想象丰富
B.推理与叙事相结合
C.严肃凝重,深沉慷慨
D.政治色彩浓厚
9 . 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制“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绳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2018-08-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0 .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这反映的是
A.法家的改革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民本思想
D.墨家的尚贤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