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
A.体现了道家的休养生息政策
B.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
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
D.使儒学独尊的地位得以确立
2019-05-22更新 | 139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 . 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派作了如下的评价
①关注社会,留下了平等、互利、博爱的社会理想
②关注人物,留下了真实、自由、宽容的人生追求
③关注国家,留下了公开、公平、公正、法制的治国理念
④关注文化,留下了仁爱、正义、自强的核心价值下列学派与题干中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A.墨家、道家、法家、儒家
B.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C.道家、儒家、墨家、法家
D.法家、墨家、儒家、道家
2019-04-18更新 | 379次组卷 | 26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测试题
3 . 公元前536年,代表庄正醇厚的三代理想的叔向反对子产“铸刑鼎”,认为“礼”的尊严给在于其不成文,让人日用而不知,提出“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则以“吾以救世”回应叔向的指责。两人争论的实质是
A.要不要铸造“刑鼎”
B.以何种方式“救世”
C.“多制”是否“国亡”
D.“世”需不需要救
4 . 荀子曰:“(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韩非子曰:“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两者都强调
A.人臣要效忠君主
B.人臣对君主可以抗命
C.君主要以礼待臣
D.大臣对君主绝对服从
5 .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019-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4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2
6 .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
B.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C.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D.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7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话是哪一家的观点?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2019-02-13更新 | 31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2.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练习卷
2010·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2019-01-30更新 | 664次组卷 | 69卷引用:(2016年秋季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卷
2016·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2019-01-30更新 | 1586次组卷 | 36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2019-01-30更新 | 4670次组卷 | 114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