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一种层层对上负责的官僚制度中,“法”尽管仍是约束臣僚的制度规范,但并不具备审查权力合法性的功能,所以当出现篡权时,法律不但不会对篡位者获取权力的方式进行否定性评价,反而会在其掌握权力后成为维护制度运行的工具。以上说法可以从侧面用来解释“百家争鸣”时代(     
A.儒学德治思想适应时代需要B.道家无为思想可以稳定政局
C.法家施政思想内涵十分丰富D.墨家兼爱思想有利社会和谐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荀子主张隆礼重教,以礼教为主;但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重。“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以说是其学说的基本纲领。荀子的政治思想学说(     
A.完全继承了儒家思想B.丧失了儒家基本立场
C.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趋同于法家理论取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班固《汉书》载:“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方今……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据此可知班固(       
A.批评百家学说异常混乱B.主张“百家”思想趋向统一
C.以奴隶主立场评判百家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
2024·广东佛山·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某战国竹简有如下记载:“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既闻其辞,焉少小穀(官职)其事,以程其功。”这一记载(     
A.表明宗法分封制度崩溃B.渗透儒道思想理念
C.反映私学兴起解放思想D.体现官僚政治特征
2024-02-22更新 | 416次组卷 | 9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三上·陕西安康·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春秋以来,郑、卫等地兴起的民间音乐,受欢迎程度远超周朝官方所倡导的雅乐。其遭到孔子“亡国之音”“淫声”的斥责,却受到齐宣王、魏文侯等新兴地主阶层的赞叹。这一时期,对郑卫之声的不同态度(     
A.预示了社会转型的趋势B.说明了音乐功能的增强
C.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巩固D.促成了民间音乐的兴起
2023-12-13更新 | 123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4-【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天津专用)
2023·重庆·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弟子中不乏出身社会下层者。墨子则进一步主张以“匹夫徒步之士”为教育对象,以先行劳苦服役为入学条件。故《墨子》载:“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倡导人人平等B.劳动教育开始普及
C.墨家重视生产技艺D.平民阶层得到发展
2023-12-02更新 | 2883次组卷 | 2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天津专用)
7 . 《孟子·尽心下》提出“无礼义,则上下乱”;《墨子·天志上》强调“且夫义者,政也,无从下之政上,必从上之政下。”;《韩非子·解老》有“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同“稀”)起”的记载。这反映出百家争鸣(     
A.促进各派思想的交融B.都希望能够规范政治秩序
C.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D.对“义”的认识有明显分歧
8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9 . 韩非子指斥儒家“礼、乐、诗、书”的教条和“仁、义、孝、悌”的道德准则都是“愚巫之学”“贫国之教”“亡国之言”。这反映了韩非子(     
A.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B.对儒家思想存在抵触心理
C.推崇以法治国的原则D.认为儒家思想影响力较小
2023·山东菏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战国时期,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二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天人合一的观念B.主张义利并重
C.对人与物的关爱D.民本思想倾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