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儒学的传承

问题
(1)指出古代儒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归纳儒学在传承发展中呈现的鲜明特点。
(2)综观东汉以来的时代变化,概括儒学面临困局和挑战的主要原因。
(3)宋人在复兴儒学方面,是如何体现“包举宇内,囊括天下”的?
2 .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

(1)孔子生活时代的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为此,他提出了哪些主张?
(2)请写出唐代以来儒家学说受到愈加明显挑战的具体表现。两宋时期新儒学体系的核心又是什么?
(3)归纳上述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这种共性可说明什么问题?
3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4 . 儒家思想

下表是对儒家思想产生、演变的部分整理。

时期
材料
结论

春秋
孔子提出:“君子义以为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论语》)
孔子主张“义”、“礼”

董仲舒提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朱熹提出:“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朱子语类》)朱熹主张天理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

晚清
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校邠庐抗议》)
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


问题:
(1)①上表中的结论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是        (写出时期即可)
②上表中的结论,不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是        (写出时期即可)。应补充什么材料,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2)①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儒家思想为何产生于春秋时期?为什么说汉宋时期是儒家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
②晚清时期1840年以后儒家思想遭遇了怎样的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