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
A.后世必然优于前世
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
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
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 .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及对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君权”,后者源于“民权”
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C.都主张无论官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
2017-12-24更新 | 44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先秦
3 .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设三公九卿
D.实行三省六部制
4 . 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主张“致虚”“守静”,韩非子主张“孔窍虚”,曾子提倡“吾日三省吾身”,孟子提倡“浩然之气”“反身而诚”。这说明诸子学派
A.具有各具特色的道德偶像
B.高度重视道德修养的完善
C.认同各不相同的修养方式
D.强调突破传统礼制的束缚
5 .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儒家思想的是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6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载:“①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②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③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上述材料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入
A.儒家、墨家、法家
B.道家、墨家、儒家
C.墨家、儒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
7 .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钱穆认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的出发点有两类,一类“以人群全体生活的理想为出发”,一类只从“统治阶级的片面利益来衡量”。下列派别属于后者的是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9 .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
B.“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C.“是故欲人之爱己也,则必先爱人;欲人之敬己也,则必先敬人。”
D.“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2017-03-06更新 | 228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日日清:第一单元第3讲先秦的思想文化
10 . 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观点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