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
A.仁政德治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2 . 《汉书·艺文志·序》在描述杂家时,称其“兼儒墨,合名法”。由此可推知杂家
A.从道家发展而来
B.强调天命伦常
C.融合诸子思想
D.主张以德治国
2018-01-1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期末)历史试题
3 . 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C.道家主张“天道自然”
D.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2017-12-20更新 | 537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治大国,若烹小鲜D.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6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到战国末期出现了综合诸子百家思想的著作《吕氏春秋》。这一转变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
B.诸子百家的思想渐趋雷同
C.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加强
D.儒家思想完全失去统治地位
7 .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法家学派B.道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
2017-10-30更新 | 275次组卷 | 60卷引用:2011年黑龙江省鹤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8 . 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①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墨子:“兼爱,非攻”
③韩非: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④孟子:“民为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 . 在韩非子看来,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对它的评价更多地来自众人之口,因而对众人的“毁誉”一向持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这表明韩非子的用人观
A.突出以“才”用人
B.重用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商人
C.赞成“德”的价值
D.强调以法用人原则
10 . 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最早从理论上否定、最早在实践上开创、最早在实践上完成否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分别是
①韩非子
②秦始皇
③黄宗羲
④康有为
⑤孙中山
⑥毛泽东
A.①③②⑤
B.①④②⑤
C.①③⑤⑥
D.①③②⑥
2016-12-12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北部地区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四校联考期末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