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子把治国安邦视为最高目标,以匡救时弊、兴国安民为己任,以兼爱为最高理想,以反对不义战争为手段,广收门徒,著书立说,积极奔走周旋于列国之间,谋求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这表明墨子(       
A.主张构建王道乐土B.积极救世济民
C.提倡建立新政治制度D.与儒家理想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可分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形态,随着郭店楚简和上博简的发现,另一种重要形态“性情论”浮出水面。这说明(       
A.学者学识深浅决定历史研究可靠性B.多种史料互证定能还原历史真相
C.史料的丰富促进了史学研究的发展D.最新出土的实物史料可信度最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为中国历史中一甚大人物。由战国至汉初,人多以孔墨并称”。墨子(     
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提倡节俭
③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④崇尚“道法自然”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4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5 . 社会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

——《选择性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p20

材料二   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剧烈震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黄宗羲等思想家便超越了仅仅对于一姓王朝兴亡的悲叹,而将问题上升到亡国与亡天下之辨的层面,对君主专制展开审视。

——摘编自吴保传《论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墨法道四个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并说明百家争鸣对后世中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君主专制展开审视”的?并列举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近代思想家们从“审视”发展为行动的表现。
6 . 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7 . 对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其中一个学派,《诸子》论曰:“茅屋采椽,是以贵俭;……选士大射,是以上贤;……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下列项中,属于该“学派”主张的是(     
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
C.“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8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8981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     
A.重建等级秩序B.强调道德标准C.维护统治行为D.规范个人修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秦始皇认为“秦既代周(火德),自为水德”,汉文帝时期有人上书“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上述现象(     
A.确立了五行学说为统治思想B.旨在论证政权建立的合理性
C.推动儒家学说吸收阴阳思想D.表明汉朝承袭秦朝典章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