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之患。”由此可知,该记载
A.揭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B.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C.体现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D.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
2022-02-1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说,秦朝“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其意在强调,秦朝
A.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B.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C.延续了先秦的历史传统D.加强了思想文化的控制
3 . 如图所示的机构属于
A.秦朝的郡县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唐朝的科举制D.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李白的《古风·其三》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的“扫六合”所采取的策略是
A.远交近攻B.声东击西C.釜底抽薪D.合纵连横
5 . 统一前的秦国,丞相不仅是最高行政官,也可率兵出征。秦统一后,“太尉掌武事”,同丞相一样,也是“金印紫绶”,两者地位相等。这一变化表明秦朝
A.加强了君主权力B.中央机构完善C.完成了全国统一D.重视发展军事
6 .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
2021-12-07更新 | 435次组卷 | 5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李白曾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帝”,他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建立了皇帝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
C.建立了大一统王朝D.修筑了万里长城
2021-12-04更新 | 258次组卷 | 36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每每搬出天命为其政权寻找合法依据,其中以周武王所说的“革殷受天明命”最为典型。秦始皇则只字不提天命,只是颂扬自己的丰功伟业,常感慨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所以才兴兵诛残贼,并“亲巡远方黎民”。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瓦解B.君主集权的强化C.儒家思想的发展D.天命观念的消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以前,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这说明秦朝统
A.结束了战国混战局面B.实现了国家权力中心转移
C.顺应了政治制度变革D.奠定了大一统的国家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琅琊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下列关于碑刻铭文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该石刻立于嬴政统一六国那年   ②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
③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   ④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