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3 道试题
1 .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     
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
2024-03-06更新 | 418次组卷 | 8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监御史禄派人兴修沟通湘水与漓水的运河—灵渠。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服务统一岭南的需要B.推进中原农耕技术向南传播
C.贯通南北交通的驰道D.振兴桂林和象郡的经济文化
2024-02-28更新 | 193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辽宁专用)
3 . “(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秦朝(     
A.对外战争较为频繁B.实现了边疆地区社会秩序稳定
C.重视基层官员选拔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4 .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2024-01-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近代以来,长城逐渐成为了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尤其在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后,长城逐渐成为了一种政治话语体系,在新闻媒体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频繁出现。长城的这种历史性变迁反映出在中华大地上,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在不断形成与发展。

——摘自陈佳敏《从长城的历史演变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长城的起止点及修建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长城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长城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2024-01-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秦始皇时,“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这说明当时的政治体制(     
A.形成了君主的高度集权B.注重丞相的决策权力
C.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D.加剧了君权与相权斗争
2024-01-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留下许多石刻,《峄山刻石》中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琅琊刻石》中述:“人迹所至,无不臣者”;《碣石刻石》中言:“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A.大力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B.彰显强大国力
C.加强对于地方的有效治理D.构建国家认同
8 . 尽管今天所有的中国居民都可以追溯为“中国人”,但这个词对于前帝国时期却是不恰当的。公元前3世纪,秦的征伐把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连接起来。这表明秦的统一(       
A.促使华夏族形成B.推动了文化传播C.增强了国家认同D.消除了六国隔阂
2024-01-12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秦灭六国后,派将军蒙恬率大军30万人击败匈奴,取河南地,筑44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又发50万人守五岭,与土著居民杂居。这说明当时(     
A.国家动员能力增强B.皇帝地位独尊
C.边疆经济发展迅速D.官僚制度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如图所示),沿用了商鞅以来推行了100余年的法规制度和标准。这一措施的推行主要是为了(     
A.维护生活秩序B.统一货币形态C.结束分裂局面D.规范经济秩序
2024-01-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