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52次组卷 | 455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1-15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2023-11-27更新 | 151次组卷 | 329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和教化,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少府管皇家财政及 官府手工业,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2023-10-17更新 | 291次组卷 | 297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暨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1-15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近世言秦政,率(大多数都)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不)可一一深非也。”由此可得出(     
A.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
B.秦朝的专制制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C.不能够非议秦朝的专制统治
D.肯定了秦朝郡县制的积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隶书出现在秦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据此可知,隶书在秦代的出现(     
A.受到“书同文”政策的影响B.是基于政治形势和实用的需要
C.是基于其特有的审美价值D.是文化专制政策的必然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封”和“郡”的金文,从字形结构的区别可知,郡县制的建立(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
C.实现了国家统一D.借鉴了西周地方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391次组卷 | 229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颜锡祺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检测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还能在自己的封地内修建城池,征集军队,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

——摘编自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议定皇帝尊号,初建封建朝廷之后不久,秦始皇和公卿大臣们便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的问题。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大国争霸”出现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成效。
9 . 历史上各个时期均有一些反映时代风貌的关键词,下列各组词汇能体现秦朝风貌的一组为是(     
A.诸侯       井田制       甲骨文       青铜B.皇帝       郡县制       车同轨       长城
C.刺史       察举制       五铢钱       丝绸D.内阁       军机处       青花瓷       商帮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

——段红云《清代中国疆域的变迁及其对中国民族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及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析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