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

时间

霸权更迭

1617世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霸主地位,随后又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

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全球社会的发展“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

——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天下观”异同,并分析其观念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纪之交的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深远意义。
2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周秦之变往往被视为第一次大变局。这次大变局从春秋礼坏乐崩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中国为终点。周秦之变,是一场由小共同体本位到大共同体本位的转变,是将人们对家族的忠诚转移到作为国家代表的君主之上,以君主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摘编自秦晖《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秦朝以来,“天子(皇帝)”成为“大一统”天下秩序的权力核心。废分封立郡县的举措使“中国”有了凝聚为一体的趋势,不仅使“中国”成为“大一统”观念具体实践的核心区域,而且拥有“中国”(中原地区),并继承和发展“大一统”政治秩序成为评价后世王朝是否为“正统”的基础标准。“大一统”观念诞生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族群中是学界普遍的认识,其在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可以说,“大一统”观念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

——摘编自李大龙《农耕王朝对“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秦之变的政治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大一统”观念的认识。
2022-12-2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2018-12-20更新 | 1937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4 .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B.北京C.咸阳D.西安
2024-01-19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B卷)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及其限度》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并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2023-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凤鸣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从春秋战国“文字异形”到秦朝“书同文字”的变化(下图所示),反映出

①汉字开始走向成熟②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③中央集权的大一统趋势④从百家争鸣走向文化专制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4-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重庆一诊)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论者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从“封建政治”到“郡县政治”实质上反映的政治演化趋势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B.从诸侯分裂割据到国家统一
C.从世卿世禄制度到科举取士制度D.从宗法血缘政治到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2020-0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迭经变革,先后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和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行政效率提高
B.宰相权力弱化
C.监察机制优化
D.专制皇权加强
9 . 属邦是秦针对境内少数民族设置的管理机构,在秦统一六国前具有中央与地方双重属性,管理归服的“臣邦”和有蛮夷聚居的“道”;统一六国后,属邦与郡平级,主要在陇西地区辖有县、道,管辖界内的蛮夷和秦人。这一变化(     
A.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促进了中央机构的完善
C.推动西北地区融入版图D.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管辖
2024-03-06更新 | 458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渝中区好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西周到西汉初期山东地区政区变化图,这一变化(          

A.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诉求B.适应了政局变化的需要
C.立足于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D.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2024-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