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此“组织精神”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B.保证了民主决策
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状况
D.杜绝了官员腐败
2 . 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如图所示中,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2019-10-14更新 | 348次组卷 | 1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该典故反映了
A.群臣立场坚定
B.秦二世的软弱无能
C.丞相位高权重
D.丞相制度不合时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
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
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
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
2019-05-17更新 | 397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由此可知
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
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
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B.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C.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2019-02-17更新 | 3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第六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下期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2013·上海·高考真题
7 .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2019-01-30更新 | 3488次组卷 | 3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2019-01-30更新 | 2556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019-01-30更新 | 5241次组卷 | 20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
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2018-12-20更新 | 1937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