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1 . “隋鉴’

材料一   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较与秦相类。始皇并吞六国,高祖统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炀帝肆行猜毒,皆祸起于群盗,而身殒于匹夫。

——《隋书》卷70

材料二   唐太宗君臣亲身经历了隋末的大动乱,看到了空前强盛、不可一世的隋朝在转瞬之间便被民众暴动的浪潮所推翻的可怕场景。唐太宗指定魏征等人编修《隋书》,主要特点就是全面总结隋亡的教训。

唐太宗君臣利用古代的统治思想,结合历史经验和唐初的实际情况,主张“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采取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开明务实的政策和策略,总结出一套理论、方法和政策,也就是吴兢在《贞观政要》中所说的“贞观政化”。

——编自吴宗国《说不尽的盛唐:隋唐史二十讲》

(1)结合所学,概述材料一中对秦隋历史的比较,并谈谈你对《隋书》中秦隋比较的认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唐朝对隋朝制度和统治政策的继承与变革。
2024-05-2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物谱历史研究离不开人物研究,人物研究不能孤立地就人论人,而要考察人物生存的背景与时代,这样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与行动。

材料一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涉及的人物

①秦始皇   ②蔡伦   ③洗夫人   ④朱熹   ⑤康熙

⑥魏源   ⑦李大钊   ⑧袁隆平   ⑨屠呦呦

材料二   探究主题

中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将材料一中的人物,按材料二的探究主题进行分类,并填写序号。要求:序号须全部使用,且不得重复。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探究主题,运用该主题下所选人物的相关史实说明该主题。
2024-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卷
3 . 考古专家测量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出土的4万支箭头,最大误差0.22毫米,最小误差0.02毫米,且这些箭头与在湖北、江苏、河南等地出土的同款秦国箭头,尺寸一模一样。这可用来说明秦国(     
A.地方管理制度严格B.国家治理规范严密
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统治区域达至江南
4 . 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秦朝形势图,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秦朝的(     

①疆域四至             ②行政制度             ③民族关系             ④法制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秦王嬴政在统一过程中采取的部分措施。其措施旨在(     

序号

举措

1

灭赵后,迁赵王于房陵(今湖北房县)。

2

灭魏后,徙魏大梁于丰(今江苏丰县)。

3

灭齐后,迁齐王建于共(金河南辉县)。

A.促进社会阶层流动B.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C.加快六国文化融合D.削弱地方割据因素
6 . 据史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秦驰道……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备游幸”。下列关于秦朝驰道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文书传送以及政令传达               ②加强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③是秦朝道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               ④便利了皇帝到各地巡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观察下方秦国和六国劳动力耕作能力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每户人均面积家庭平均人口数家庭平均劳动力数劳动力耕作人均面积
六国100(亩)8(人)3.5(人)28.57(亩)
秦国108(亩)5(人)2(人)54.00(亩)
A.七国的劳动力耕作水平差距很小
B.秦国家庭劳动力明显不足
C.耕作能力强是秦统一的重要条件
D.六国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
2024-01-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面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秦朝历史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 230—前 221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A.秦统一的背景B.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C.秦统一的过程D.秦统一全国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汉司马迁认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他肯定了秦朝的(     
A.世袭制B.“焚书坑儒”C.中央集权制D.严刑峻法
10 .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这则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①分封制   ②皇帝制度   ③统一度量衡   ④郡国并行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