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023-05-18更新 | 396次组卷 | 229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2022-11-28更新 | 140次组卷 | 48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以别于四邻较为落后的民族,后者相对华夏族被概称为“夷”。春秋争霸史主要是齐、晋两国与楚国争夺霸权的历史,这本身就带有华夷之争的性质。……楚国也在北向争霸的漫长过程中逐步向华夏集团靠拢……同时,华夷关系并非只有斗争一面,双方也存在密切的和平接触与交流。以婚姻为例,双方通婚的材料见于史载者颇多。……秦灭六国,诸夏为一,秦始皇接受了邹衍的“九大洲”理论,欲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最终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陆。

——《元史·地理志一》

材料三   一向足智多谋的孙中山看出要召集知识分子做组织者,必须有一套革命理论。在知识策划方面,他想出了一个“三民主义”。第一个即民族主义,意味着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第二个即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和权力;第三即民生,按照古代含义,它意味着百姓生活得不错。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帝把“边疆之土与四境夷狄尽数吸纳到帝国的政治结构之内”的具体举措。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元朝管理边疆的举措。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举措和法令,概述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将“人民和种族结为一体”的具体表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C.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D.书同文,人同伦
2020-04-07更新 | 765次组卷 | 86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严酷的生存条件和战争的环境,使“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而受传统和文化影响,齐国的君主奉行“以王命讨不庭,不贪其土,以劳王爵,正之体也”的原则,使齐难以实现霸权统一。这说明
A.齐国仍严格遵守分封制度B.客观环境影响了文明程度
C.文化差异决定了称霸胜败D.独特国情有利于秦国统一
8 . 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形成并延续两千多年超稳定政体的主要原因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材料二   秦以后,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由于儒学取得正统地位,先秦儒学中的民贵君轻、君臣共治、明主慎法等观念也得到传承。遇到贤明的君主,官僚就可以以此为据,抑制皇帝的私欲。官僚制度通过制度化的权力也可以约束皇权。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分析》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带来的变化。结合秦汉、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官僚对皇权也起到很多的制约作用”。
(2)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秦朝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2018-04-01更新 | 236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2016-10-11更新 | 219次组卷 | 44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