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55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浙江嘉兴·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该时期是(     
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
2024-01-30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测试使用,请勿下载(6月浙江卷历史)
2 . 秦朝时百姓的户籍、征收的粮食都以县为单位保管,地方武装、徭役也以县为单位编制和征发。据此推知,秦朝的县制(     
A.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B.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C.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D.保障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 . 秦朝时,道路多为石板路或泥土路,在关隘之间运输货物的马车遵循同一个标准,来回都驶同一条道,经年累月,会对行驶的车轮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也会形成一条条轨道。这一标准的实行(     
A.说明修筑驰道的必要性B.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C.体现大兴土木的破坏性D.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024-01-2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秦朝将城邑中较大的自然里划分为多个行政里,而郊野的小型聚落也可单独成为一个行政里,并规定:“诸故同里、里门而别为数里者,皆复同以为一里。一里过百户而可隔垣益为门者,分以为二里。”据此可推知,秦朝(     
A.传统宗法制度趋于瓦解B.重视加强基层管理
C.行政改革实现重大突破D.地方行政效率较高
2024-01-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秦朝《法律问答》采用问答形式对法律作出明确解释。如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如何论处?答:不应论罪。若乙知情而不加捕拿,乙应罚一盾。这说明秦朝(     
A.实行严刑峻法B.法律清晰灵活C.整顿社会风俗D.注重伦理道德
2024-0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有史料表明,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的政策,但毕竟传承下来的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了,一时之间绝对不可能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文体,它们都可以在官方文书中使用。这说明秦朝(     
A.没有完成文字的统一B.“书同文”的效果有限
C.文字系统非常之复杂D.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7 . 云梦秦简《法律答问》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可以要求处以死刑,而地方官吏不必经过“三宥”的程序,须立即拘捕惩处;子女不得控告父母,告者有罪得予追究。这反映出秦朝(     
A.礼法并用的倾向B.家庭关系的紧张C.定罪量刑的完善D.政治制度的变革
2024-0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秦以前,一般人均可自称“朕”。秦统一后,“朕”成为皇帝的专属自称,皇帝的命令专称为“诏”,其印章专称为“玺”,对皇帝的名字也要进行避讳。这些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凸显皇帝独尊B.整顿社会风俗C.重建礼乐文化D.宣扬皇帝功业
2024-01-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迁往桂林、象郡、南海”“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秦始皇徙民旨在(     
A.开发边远地区B.拓展秦朝疆域
C.巩固国家统一D.强化边疆管理
2024-01-2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中列举了“修筑长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措施。由此可知,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周武王推行分封制B.汉高祖建立汉朝
C.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D.隋唐盛世局面的出现
2024-0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