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细讲中国历史》部分标题

2镌刻在甲骨上的史诗5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
3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6大一统王朝的确立
4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8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

——李学勤、郭志坤主编《细讲中国历史》(全套12册)

请任选表格中的一个标题,指出其对应的时期,并结合具体史实对所选标题予以阐述。(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5-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素质测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均摘自柳宗元《封建论》


问题:上述两则材料分别表明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2024-03-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区别于一般的帝国、封建王国或所谓的“早熟国家”,而具有天下性、道统性与科层性的国家性特征。以天下为治理对象,以天命为合法性来源,以天子为最高权威的天下国家是大一统国家超越性的宏观架构。以儒家思想谱系为主要内容的道统观念是古代的“国家学说”。文字的统一是形塑大一统国家韧性的重要初始条件。“书同文”的形成突破了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造成的文化藩篱,为实现跨时空交流与理解提供了初始条件。

——摘编自赵德昊《形塑国家韧性: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长期延续与不断重建》

阅读材料,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受到王朝特别重视的核心区,占据这个地区,足以控制全国。图10、图11、图12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秦汉时期、唐末至北宋时期、明清时期)的核心区分布图。



——据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依据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阐释(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成文。)
2024-02-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时期地方行政区的演变
秦朝秦统一后开始在全国正式确立郡县制。初为36郡,后增至49郡。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东汉晚期,原来的“州”变成一级行政机构,彤成为州、郡、具三级制。
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朝道作为派出的监察机构,后演变成行政实体,形成道、州、县三级行政。
宋朝在州、县之上设路,路主要的职责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置路、府、州、县等多级行政制度。
明清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
2024-02-0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某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政治制度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上层建筑。清人恽敬曾经说过:“自秦以后,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制也。”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在其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中也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实践表明,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自己的历史一刀两断,传统是扔不掉的。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

材料   恩格斯在18941月《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请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运用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围绕“时代环境与历史人物”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武帝与秦始皇是百年并世的人物。这一百年,是中国典型封建社会(秦至清末)奠定制度的时期,也是汉民族确定地形成的时期……这一百年,极具历史意义,是一个创新时代,一个奠基时代。因历史性的创新起了两千年历史的奠基作用。秦始皇既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又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汉武帝呢?汉武帝开创了一个巩固的新时代。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1-28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朝代更迭简图



中国古代经历了几次大的分裂时期和几次大的统一时期,每次大分裂以后的大统一时期,统治者都对国家治理进行了制度创新。请围绕“制度创新”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材料   五千多年来,中华文明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 这条独特道路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脉相承与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国家治理体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这是当代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底气。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王朝前后更替或同时并存,但治理体系却没有因此中断,根本原因正是制度建设的承前启后。 各朝各代的国家治理都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并固化为制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请以“制度建设”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1-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