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内容是现代中国学者(部分)对“焚书坑儒”的观点

学者观点
贾军喜从史书来看,焚书事件并不是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的,李斯才是整件事情的策划者以及执行者,秦始皇只不过是对李斯提出的计划加以允许……因为秦始皇所在社会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就是秦始皇乃至国家的利益,因此当李斯提出有益于地主阶级利益的焚书要求时,秦始皇自然而然地就会同意李斯的要求,进而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邓旭焚书只是针对流传的家藏书,而对于坑儒,学界也普遍认为这只是朝堂上的法儒之争引发的一起政治事件,而不是秦始皇要将儒家思想整个绝灭的标志……所以从史料上看,“焚书坑儒”只是法儒两大思想学派斗争的个案,而不是对古代思想的一种毁灭打击,反而是项羽入城后,大肆焚烧了许多的文化史料
李开元秦国长期奉行法家路线,商鞅辅助秦孝公变法时,就曾提出过焚书的建议。……李斯所建议的焚书政策,其思想和政策的渊源,正可以在商鞅那里找到。……这些年来,新出土的文物,也为秦始皇焚书一事提供了旁证。所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的焚书记事,其史料来源于记录秦王朝大臣奏事和名山刻石文的史料集《奏事》,故秦始皇焚书这件事情,思想源流清楚,多种证据齐全,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位学者关于“焚书坑儒”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2023-06-21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秦的统一

材料一     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四海之内若一家”局面的出现,为全国大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出现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当时西方的秦国,因为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它所拥有的疆土已经超过了山东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这时有嬴政、李斯、王翦、蒙恬、尉缭等一批有作为的君臣,所以时人形容说,秦国要扫灭六国,就好比从灶台上吹灰那么轻易。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历史趋势。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实际上大概未曾有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材料五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六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形态渐趋完善。随着国家控制力的增强,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报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名称和形式各异,没有统一。秦朝时期,不仅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审查核实的登记程序,登记内容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所有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对民户加强控制和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服务。对虚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以成文法典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后世王朝大多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并不断完善。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材料七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秦朝速亡

材料八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九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十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主题三   周秦之变

材料十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 (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的秦朝的官职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行政架构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管辖维系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6)据材料六,概括指出户籍制度兴起的原因及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7)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户籍制度形成的意义。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9)依据材料八、九,分别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材料十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的理解。
(10)材料八、九、十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11)为什么材料八、九、十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12)依据材料十一,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023-08-03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03·纲要上第0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郡县制

材料一   “郡县制”的横空出世与发展巩固,乃是我国古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的明显标志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县”作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新的行政管理体系,开始在各地区像春笋一样破土而出,其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主要有五种(见表)。

春秋战国时期县的产生方式和建设途径

把那些被武力消灭的诸侯国变成建制县

在武力震慑下,通过相对和平的外交手段逼迫邻近诸侯国成片割让土地,然后将其改制成建制县

把一些由“世家”“大夫”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贵族食邑改造成建制县

调整传统的行政区划,把原来层层分封的版土面积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小且分散凌乱的“都”“邑”合并成新的建制县

人口向边远地区扩散迁移,新垦土地上往往不再推行分封,而是大多都直接将这些新的开发区设置成新县

“郡”的设置,稍晚于县且多在边远之地或近敌之处,具有守疆保主的职能,故县级长官为“令”,而郡级长官却称“守”。郡制与县制逐渐配套,形成“以郡管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管理的制度格局。春秋中后期,一些诸侯国充分利用郡县这一新机制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推行按田亩征收赋税;二是确立了农民的重要社会地位;三是实行严密的户籍制度。

在这400多年的转型期间,郡县制与分封制一路同行,又逐步后来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自秦皇汉武以降,再到蒙元、朱明、满清时代,郡县制穿越了多个王朝的时光隧道,其影响所及以至于今日。

——摘编自宋亚平《郡县制度: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郡县制的部分相关记述

记述

出处

海内之郡县,法令由一统。……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司马迁《史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者矣。

班固《汉书·地理志》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吾人敢断言郡县制度之成立也,断非由于一二先知先觉的政治理论家事先立说创制于前,然后始有郡县者。换言之,则郡县之起源,势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逐渐演变之结果。唐德刚《中国郡县起源考——兼论封建社会之蜕变》
(1)围绕“第一次大转型”,概述郡县制创立的历史条件。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郡县制历史意义的理解。

4 . 某校集邮协会组织校内邮展。他们计划以中国邮政2022年8月发行的《中国篆刻》邮票作为展示框素材,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邮票A:
秦·宜阳津印
邮票B:
唐·中书省之印
邮票C:
战国燕·外司炉鍴
邮票D:
汉·朔宁王太后玺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铜高鼻纽印,为唐代官印。印文笔画以铜条弯曲焊接成。印背刻楷书“中书省之印”铜鼻纽印,因印面“炉”字与货币文字相同,推测为铸币官之官印。印文为燕古文字金质龟纽印,为反王莽义军首领之一隗嚣(朔宁王)为母亲镌刻。印文兼小篆和隶书特点
1.若以邮票中的印章出现先后布置展览框,以上邮票排序应为:(填写字母)
排序1:邮票___→排序2:邮票___→排序3:邮票___→排序4:邮票___
2.请根据邮票及说明,结合所学,解答以下历史问题:
(1)“宜阳津印”除能反映秦代印章制度外,还能体现当时:(选三项)___
A.行政区划演变     B.航运交通发展     C.统一文字政策     D.三公九卿设立
(2)根据所学知识,“中书省之印”说明中的“”处应是:(单选)___
A.草拟诏令的部门     B.审核诏令的部门     C.执行诏令的部门     D.管理赋税的部门
(3)专家推测“外司炉鍴”为铸币官之官印,其研究方法是:(单选)___
A.参考名家史论     B.借助史料互证     C.利用科技手段     D.查阅官方档案
(4)汉代礼制,只有王、列侯、太子、丞相、大将军方可使用金质龟纽印。隗嚣未受汉朝廷册封,却僭用龟纽金印,说明当时的时代特征是:(单选)___
A.王纲解钮       B.三国鼎立     C.民族交融     D.边疆危机
3.邮票设计者将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共同呈现在方寸之间。其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印章的各部分特征,展现更多历史信息。请根据以上材料完善下列填空。
印章特征:印章有金印、铜印等不同材质→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___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镌刻、焊接等不同___→历史信息:反映各时代手工业水平、技术的不同。
印章特征:印章有___→历史信息:历代印章、印玺设计规范或礼制规定的不同。
4.如果邮政部门增加一枚邮票,选用教科书中《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作为素材(如下图),对于反映中国唐代以前历史发展的整体面貌,具有怎样的补充意义?
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5.2009年,中国篆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中对于“中国篆刻”有如下介绍:

篆刻艺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印章最初被用作签名或权威的标志,但后来被所有社会阶层和亚洲大部分地区使用。……非常多样的图案是艺术家想象力和文化的结晶。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工具,印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表达了整个(中华)文化对人类和自然的看法。今天,印章继续用于官方文件和私人信件。尽管了解复杂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仍在练习篆刻艺术。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中国篆刻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2023-04-1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前246`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当秦始皇身着皇帝冠服登上御座时,宣告了世界东方最伟大帝国的诞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加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统治。

材料二:秦统一后,秦王朝的残暴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秦始皇对农民的统治和剥削是非常残酷的。田租、口赋、徭役和兵役是压在农民头上的沉重负担。秦始皇大兴土木,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墓,每年役使七十多万犯人和奴隶。繁重的徭役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对人民的严刑峻法,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残酷的镇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统一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概括秦朝灭亡的原因?
2022-10-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祥龙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政治制度建设
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①推行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通判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   推行行省制度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清朝实行督抚制度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并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君主必须善用权术,才能治理天下。秦始皇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兼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然而,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使后来者认识到仅仅依靠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是不可行的,转而在表面上施行“仁政”以笼络民心,并推动这一专制体制不断强化、完善。但是,这种君主专制下的王权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个不断强化但又逐步僵化的过程。这种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形态的变化、社会矛盾的累积与激化,这一制度的消极作用则表现得更加明显,最终被历史所淘汰。从根本上说,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仍然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戕巳《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以后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下制约王权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指出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消亡的根源,并谈谈你对这一制度的认识。
8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①(秦始皇)南登琅邪……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
                                                                                                                                     ——《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秦始皇琅琊刻石


(1)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简述上述材料中秦朝的制度措施及其影响。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

科举是隋唐时期新兴的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因为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其中以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明经主要考试帖经,重在测试记诵能力。进士考时务策、帖经、杂文,杂文为主要录取标准。与过去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体现出不问出身与背景、公平竞争的特色。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依据材料,概括隋唐科举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

——《宋史·夏国上》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两则材料中共同历史现象的认识。

清朝疆域图(1820年)
(4)依据上图指出清朝的疆域四至,说明清朝疆域奠定对后世的影响。
2023-01-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改革有两条主线:分别是在中央强化君主专制;在地方改革强化中央集权。下列是关于秦朝、汉朝、唐朝重要制度变革的表述:

材料一:秦朝时期,在地方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考核和任免。

材料二:汉朝时期,汉武帝颁发法令,要求诸侯王将封地再分封给子弟,借此来瓦解地方诸侯的势力。汉武帝在中央任用亲信,建立直接听命于自己的中枢机构。

材料三:唐朝时期在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割相权;另外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作为行政机构。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秦、汉、唐的政治制度?
(2)谈谈上述材料中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积极意义?
2022-10-0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祥龙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秦朝历史是中国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它的存在影响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寻思的人物……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志),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关于长城,人们有不同的认识:①有人认为长城是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的见证,它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聚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②有人认为长城是秦始皇暴政的见证,成为秦朝骤亡的原因。

——根据葛剑雄《长城的价值》、贾谊《过秦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