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立国之初,西周统治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避免重蹈商王朝的覆辙,确立起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一方面,与周部族共同颠覆商王朝的大大小小的方国,对于新生的周王朝并非绝对的心悦诚服;另一方面,周部族尚未能对旧商统治区域形成有效的统治,商朝遗民及其贵族群体并未放弃“中兴”商王朝的野心。有鉴于此,西周统治者开始大行分封,作为“友邦君”的各地诸侯自然在分封之列,但是姬姓王族同样也通过分封获得了大片地区的统治与控制大权。不论是商之旧地或者是尚未征服的偏远地区,都被纳入分封体系之内。这样,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姬姓王族不仅巩固了新政权,还确立起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而异姓诸侯则处在众多姬姓封国的包围与封锁之中,“友邦君”纷纷成为周天下的臣下。在此基础上,周王室进一步通过在商朝已经逐渐成型的宗法体制,理顺了王族内部的关系,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通过周公的“制礼作乐”规范了贵族群体的等级秩序。一个具有惊人稳定性,绵延八百载的政权就此逐渐定型。

——刘子言《贵族政治的范式——浅议西周政治》

材料二   “六王毕,四海一”,扫荡六合而归一的嬴政皇帝陛下,决心要在千古未有的伟业基础上构建起大秦王朝的万世不易之基。首先,便是明确作为最高统治者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嬴政看来,唯有“皇帝”这一凌驾于“三皇五帝”之上的称号才能配得起自己的伟大,也唯有自己才能掌握那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威。再者,帝国之内尺寸之地皆是皇帝陛下私产,耄耋垂髫之人皆是陛下之臣,那任何大小官员皆当由陛下所命,锱铢之权皆当由陛下所授。是以,上至丞相,下自县令,各级官员之任免考核调用升迁贬谪之权皆归于皇帝。如此,皇帝之下及其庞大的官僚体系,构成了一整套高度集权的统治模式。

——刘子言《变局——大秦帝国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与西周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不同之处形成的原因。
2023-10-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段特征

历史时期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时期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中走向统一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活跃。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史实为例,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元朝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而留存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之后,治经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走愈窄,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儒学的发展。自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进入宋代,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不断。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也时有发生,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学经典中去寻找挽救社会危机的思想武器。同时,这一时代,广大平民有机会加入读书人的行列,他们由于出身贫苦,没有旧的经学传统的束缚,所以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在这种形势下,自北宋中期起,儒学发展出了新学派——理学,它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在内的理论体系。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将思想“归于统一”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产生的不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理学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4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筑长城,意在阻止匈奴南进,减少对新政权的威胁,但不能阻挡住匈奴和汉族之间的交往。王莽采取对少数民族歧视政策时,大臣严尤援引秦始皇筑长城“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进行批评。到了唐代,唐太宗被各部落尊为“天可汗”,还特意修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方便往来,加强联系。“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深刻的反映着他的民族观念。

——摘编自田小飞、王延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民族观》

材料二: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据《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概括秦汉至唐朝民族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为实现“对边疆地区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的创新措施?归纳元朝的边疆管理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和元朝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4-0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家治理须应时而动,通过不断的改革与变革实现国家治理方略的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灵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任怀国等《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三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论者徒就君相权力表面之分划而谓唐制为汉制之退步,恐未得设立制度之真情。

——据孙国栋《唐宋史论从》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从秦汉的“独相”到唐宋的“群相”的制度变革的表现,并分析这种制度变革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影响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4-03-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封建亲戚,以藩屏周”。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他们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材料二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并简要说明秦所创制度带来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024-01-3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张骞使月氏”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道路交通开辟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之间的关系。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材料二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府。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三公”分别指哪些大臣?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央政治制度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大规模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2024-06-0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材料二   三省分掌议政、决政和执行之权,实则将以前如汉代丞相之权,分隶三省,而总于皇帝,以便于皇帝控制。(唐代中期)以后仆射不是宰相,不参预决策,而专管行政。但还是注意发挥三省的定策、封胶和执行的作用,以期收到既能加强集权又能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的后果,从而强化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唐朝设置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其目的也在于此。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的必要条件。

——摘编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三公的职权,结合所学概述三公对君权统治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制的运作过程并指出唐朝设立三省制的目的。
2023-12-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三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三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
2023-12-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