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秦汉时期,北方的边郡在区划形状上都呈现南北狭长、东西向窄的特点。这主要是基于(     
A.山川形变的制约B.人口分布的密度
C.前代制度的沿袭D.军事攻防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东汉后期,成千上万的学生聚集于太学,儒生遍布于社会。“执法不挠、诛举邪臣”的李膺成为士人交往的核心。士人和正直官员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当李膺被诬为“党人”而被罢免归乡时,“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上述材料反映的政治斗争出现的原因是(     
A.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B.宦官专权导致政治黑暗
C.绿林起义动摇汉朝统治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3 . 秦地既定,汉朝统治者“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诛羌灭两粤,番禺以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无赋税”。这些举措旨在(     
A.加强边地治理B.减轻民众负担C.尊重当地习俗D.推动地方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为汉初农民家庭的赋税负担状况表。这(     
家庭粮食总收入(石)赋税负担(石)赋税支出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
田亩税人头税更赋总计
1003—4<4<6约1313%
A.体现了“与民休息”的政策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人身控制
C.彰显了“汉承秦制”的成效D.推动了封建租佃关系的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制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不许商人穿丝制品、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做官,加倍征收他们的算赋。但是商人通过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用高利贷盘剥农民,成了富人,他们用钱财结交王侯,抬高了社会地位,以至文帝时出现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的严重形势。针对这种情况,文帝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的政策,给农民一些经济的实惠,减轻政治的压迫,增强农民阶级对抗土地兼并的能力,以保护封建的农业经济。

——摘编自张大可《论文景之治》

材料二   汉文帝稳定政局、约法省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他避免战争,节制兴建,节约了国家开支,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从而调动了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他实行“入粟拜爵”另开财源,以减少算赋,免收田租,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工商业发展上,汉文帝时政府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这样,最终财源得到扩大,富国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文景盛世得以出现。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倡导以农为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文帝的经济措施,并结合所学,试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49次组卷 | 9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是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的路线示意图。当时,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使命是(     
A.开辟中西方交通要道B.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C.积极开拓西方市场D.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写道“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抚(损耗)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负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通“由”)也”,作者意在(     
A.描述贵族生活丰富多彩B.批评统治者沉湎于享乐
C.劝谏统治者要爱惜民力D.描述汉武时期国力强盛
9 . 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     
A.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B.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原因
C.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D.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
10 . 灭商三年后周武王去世,他的兄弟管叔、霍叔、蔡叔在封地发动叛乱;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同姓诸侯国齐、楚联合攻汉。西周和西汉初年的分封
A.未能维护王朝长治久安B.导致中央集权不断弱化
C.加剧被征服地区的反抗D.需要根据现实进行调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