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汉初,“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西汉初年的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思想是
A.克己复礼B.黄老之学C.严刑峻法D.尚贤节俭
2 .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规定宫中帷帐不许用丝织品,嫔妃衣裙不得曳地;营建宫室不得用金银铜装饰;匈奴犯边,守将固守城池、不得主动出击等。实施这些治国举措,主要是因为
A.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B.西汉综合国力尚弱
C.推崇勤俭节约的国策D.统治者的率先垂范
2022-01-19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初萧何任丞相,治事省约宽缓,“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其继任者曹参“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束”。二人的治国之策
A.反映了汉朝宰相权力的膨胀B.反映了汉初的因循守旧之风
C.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民本思想D.适应了汉初恢复经济的需要
4 . 汉高祖初期“自天子不能俱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而到了文景时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历牝者(母马)摈而不得会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奉行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B.采取汉承秦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C.实行编户齐民增加了财政收入D.推行郡国并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敌首),无返!”

——《史记·商君书》

材料二   (汉初)曹参为相,沿袭萧何辅佐刘邦时的成规……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

——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曹参的治国主张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治国主张施行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初奉行黄老之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出现了“国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现象。这说明
A.无为而治不符合时代需要B.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C.藏富于民不利于社会稳定D.施政方略也需要因时而变
7 .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汉高祖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始皇的政治制度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皇帝的权力B.中央机构的设置C.地方制度D.根本目的
8 . 史载,秦国所处的关中地区,土地不过天下的1/3,民众也大抵如此比例,但就其富庶程度,却达到了天下总量的60%,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到了汉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关中平原。这说明
A.秦朝最早建立了皇帝制度
B.秦汉大一统有一脉相承的因素
C.秦汉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
D.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2021-07-19更新 | 833次组卷 | 32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初年,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文言刻深,欲务声名”的人,斥而不用;对于“谨厚长者”,给予提拔。当时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靖,民以宁一”上述行举
A.旨在解决王国割据危机B.反映了与民休息的理念
C.体现了小国寡民的追求D.被当权者长期奉为信条
2021-06-09更新 | 937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10 . 《春秋公羊传》流行的时间大约是在汉景帝时期,其开篇第一句话为“王正月”,《公羊传》考证说,这里的“王”指的是周朝当年的开国君主周文王,表明正月的规定是周文王当年制定的。这反映出
A.汉代集权政治的发展要求B.汉代儒学复兴的艰难
C.崇古已成汉代主流意识D.黄老之术主导地位的动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