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汉文帝时,对孝悌、力田、三老等基层教化乡官进行嘉奖并赐帛慰问;“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要求被举荐之人品德高尚,且尤其强调孝道;对于违背孝道的行为要处以刑罚。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比较重视基层治理B.国家治理凸显儒家价值取向
C.官员选拔制度逐步完善D.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尊崇
2 . 吴国封地郭郡所管辖的皖南地区,铜矿储量丰富,且铜质优良。《史记》还记载,“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这可以佐证汉初(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B.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C.中央集权存在重大隐患D.外儒内法理念影响地方治理
3 . 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2023-11-14更新 | 329次组卷 | 51卷引用: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文帝时期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分割王国;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后,继续推行“众建诸侯”策略,并且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折射出(       
A.分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B.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
C.汉承秦制原则遭到破坏D.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是西汉前期部分封邑民户数量统计表。据如表可知,在此期间(     
封邑侯名初封户数封国年限封国废除时户数
酆(今河南境内)萧何8000户约40年间文帝20年
(公元前160年前)
26000户
柳丘(今河北境内)戎赐1000户约60年间景帝14年
(公元前143年前)
3000户
曲逆(今河北境内)陈平5000户约70年间武帝12年
(公元前130年前)
16000户
A.王国问题亟待解决B.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社会经济恢复发展D.经济重心仍在北方
2023-09-02更新 | 347次组卷 | 1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西汉时期丞相出身简表。

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

功臣

10

3

0

功臣子

3

5

0

外戚宗室

0

3

1

掾史文吏

0

8

2

经学之士

0

1

10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2023-08-25更新 | 91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西汉政府宣布家除秦始皇焚书时照布的《挟书律》。不久,汉政府在全国“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自此之后,珍藏在民间的各种古书陆续在民间开始出现。这些措施体现了(     
A.社会环境较为宽松B.汉初重视书籍的编篡
C.儒家地位有所下降D.恢复先秦礼制的需求
9 . 汉兴之初,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023-06-17更新 | 586次组卷 | 141卷引用:2012-2013学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众多富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留下众多关于家国情怀的名言名句。

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班超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赵一曼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方志敏

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钱学森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从上述材料中分别选取一句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的名言名句,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