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匈奴浑邪王归附,汉武帝下令隆重迎接,封其上层为食邑千万户的侯。汉廷在缘边五郡故塞外设置“属国”安置其部众,保存其官号和部落组织,保留其游牧生产方式,尊重其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汉统治者此举有利于(     
A.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B.奠定中国疆域版图的基础
C.保障因俗而治的双轨制度D.强化祖源认同的文化根基
2024-04-28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铜镜是两汉社会中上层人群使用的一种生活实用器具,镜铭起到装饰铜镜和承载文化的双重作用。如表为学者整理的汉代出土镜铭,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反映“天人关系”的出土汉代镜铭
铜镜来源铜镜年代造镜机构铜镜铭文
江苏
扬州
西汉晚期官营涑治(冶炼)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宜文章,延年益寿,而去不祥,与天无极,而日月之光,乐央未
浙江
温州
西汉
晚期
官营涑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长寿益年去不羊,与天无极
山东
枣庄
东汉晚期私营吾作明镜,幽涑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无祀,百具作昌,买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与师命长
A.江南经济逐步发展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主流思想影响深化D.铜镜制造工艺复杂精密
2024-04-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3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A.重塑“天人感应”的思想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2024·江西·一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是汉武帝时期主要中朝近臣的生平,这表明(     

严助

吴人,以贤良对策为中大夫、侍中。

朱买臣

吴人,家贫,因上书为中大夫、侍中。

吾丘寿王

赵人,家贫,因上书为郎,迁光禄大夫、侍中。

主父偃

齐人,家贫,因上书为郎中、中大夫。

东方朔

蜀人,以赀为郎,擅文学。

董仲舒

广川人,以贤良对策得进。

终军

济南人,博士弟子,因上书拜谒者、给事中。
A.察举制是汉朝主要选官方式B.汉武帝时期皇权得到了加强
C.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统治思想D.黄河流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2024-03-18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匈奴人集中分布的区域建立了不同于内地的属国和道。唐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羁縻府州,实行羁縻统治。由于边疆地处多民族交汇地带,塞外游牧民族侵扰中原和内部边民叛乱的情况时有发生。汉唐两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均采取“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之恩威并施手段,对边疆的少数民族叛乱势力予以坚决的军事打击。汉唐两朝通过移民实边、大兴屯田等措施,以发展经济为纽带,以开展贸易为手段,实现了中原与边疆地区经济上的往来互洽,为了实现大一统的政治诉求,汉唐两朝统治者一直重视对边疆的文教治理.“宣文教以章其化”.积极推行文化治理方略,以增强边疆各民族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实现边疆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以及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

——摘编自杨丽、叶珍珍《汉、唐北部边疆治理比较研究》

材料二   唐初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尤其是雄踞漠北的东突厥。唐初集中精力整合内部,而对突厥则采取隐忍防御之策。经过十几年的励精图治,至贞观三年(629年),唐王朝国力渐盛,于是战略目标开始从对内转向对外,战略方针也从单纯防御转为积极防御,进而发展为攻守兼备。对外的重点是解除正面的威胁,经过贞观四年(630年)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两次大规模对东突厥的反击作战,唐军先后平灭了东突厥颉利可汗及其余部,灭薛廷驼,平定铁勒诸部,北面的威胁基本得以解除。 于是唐王朝转而向西,经略西域。唐军首先击败吐谷浑,在河西陇右建立起牢固的前进基地.进而征讨高昌、龟兹等国,设西、伊、庭三州,设置安西四镇。到唐高宗时,进一步平定西突厥,唐朝不仅恢复并巩固了在西域的主导地位,而且影响波及中亚地区。至此,唐代治理边疆的战略基本达成了预期效果。

——摘编自周德钧《略论唐代治理西域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唐时期边疆治理政策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边疆战略成功的原因及其意义。
6 .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铸造和发行了“白鹿皮币”和“白金三品”两种特殊的货币,并提高了这两种货币与铜币的兑换比率。还规定:宗室王侯朝觐皇帝时,必须向皇帝的禁苑购买白鹿皮制作的“皮币”。这一币制改革意在(     
A.增强中央财力B.完善货币体系
C.强化君主权威D.繁荣社会经济
7 . 下表为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33-112年)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下面对此表解读有误的是(     
时间主要事件
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对匈奴开战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收复河套,同年颁布推恩令
元朔五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24-前119年)卫青、霍去病连续4次大战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实行盐铁专卖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统一货币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削夺106个列侯的爵位
A.反击匈奴的战争需要加强中央集权B.出使西域使西域地区得到有效管理
C.采取经济措施为集中财力支援战争D.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势力
8 . 东汉史学家班彪作《史记后传》百余篇,肯定司马迁有“良史之才”,但批评司马迁不能依五经之法言,不能同圣人之是非。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A.《史记》开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B.班彪仿《史记》撰写《汉书》
C.汉代史书的撰写受到政府鼓励D.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史学写作
2023-11-12更新 | 218次组卷 | 5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即位后,将货币的发行权统一收归中央“上林苑”,同时颁布法令,加强铸币监管,严厉打击私人铸币等违法行为,宣布凡是私自盗铸钱币者,一律死罪。汉武帝统一铸币权(     
A.根植于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B.折射出王国问题日趋严重
C.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日趋强化D.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10 . 汉武帝扩充乐府机构的规模,乐府的任务包括搜集民歌、制作歌词、重视采纳民间和西域的“新声变曲”等。乐府在采风时十分注意搜集反映民意的诗歌,并根据这些诗歌对地方官员的执政情况和为官品行来进行评判。这(     
A.折射出政治的民主化B.缘于王国问题的解决
C.有助于国家吏治建设D.维持了地方社会安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