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 道试题
1 . 汉武帝时期,地方出现一批倚仗财力、武断乡曲、欺压平民的豪强和游侠。汉武帝一方面将其强制迁徙出本土,另一方面又任用酷吏为地方官对其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在当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D.推动了监察制度的完善
2 . 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邮驿机构,出土悬泉汉简载,“律曰:诸乘置,其传不为急,及乘传者驿驾□令葆马三日,三日中死,负之”。上述记载反映出当时(       
A.边疆与内地联系密切B.匈奴严重威胁中原
C.敦煌郡保障西域安全D.邮驿管理制度严格
2024-05-2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3 . 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4 . 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2024-05-18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开始实行盐铁专营,将过去由“少府”所经营的盐铁收入,划归大司农负责。汉宣帝时,盐官在产盐区,负责招募百姓,分配煮盐的场地和主要煮盐工具,收购产品,经营食盐外运;在非产盐区,则要设仓储存,组织转运。盐的销售,也由官府负责,或设肆专卖,或者通过特许的小盐商进行分销。

——摘译自班固《汉书》

材料二   北宋中期以后,盐的销售逐渐由官府直接专卖的官运官卖制转变为官府间接专卖的引钞盐制,商人凭盐钞购盐运销,钞盐钱悉聚于中央,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收入。宋室南渡以后,国家更是依赖于钞盐收入,榷货务总收入中,盐的收入占80%以上。

——摘编自胡小鹏《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宋元卷》

材料三   明代,官府退出了盐业直接生产经营环节,只成为盐资源的占有者和盐业的管理者,商人垄断各地盐业运销,并且可以世袭罔替,成为盐斤运销者和政府盐课征收的代理人,由原来的普通商人转变为由政府认证的政治性专商,行盐有岸、销盐有界,国家取消市场竞争使其得以垄断经营,即使专商与专商之间,也是纲、引、肩、厘等各地互不侵犯。盐务官吏、官署只负责管理盐斤收放、榷税、缉私等。

——摘编自毕昱文《中国古代盐业国家专卖制发展及启示探析》

(1)分析材料一中汉代实行盐业专营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盐业政策的变化。
(3)指出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历史逻辑。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盐业政策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4-05-15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5 中国古代史(5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汉武帝在位50多年,用人不拘一格,“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A.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B.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
C.中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2024-05-15更新 | 558次组卷 | 4卷引用:(5大核心考点+4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

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英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

——摘自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痛哭”“流涕”的原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贾谊“痛哭”“流涕”的措施。
2024-05-15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9 . 某官署坐落于靠近以前匈奴单于所在地的位置,是汉朝政府在西域的军事和政治中枢。汉朝还在这里屯田,把哨楼、城墙组成的边防网络向前推移,延伸到中亚地区。据此可知(     
A.该官署位于河西走廊一带B.汉武帝积极开拓西北疆域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机构设置促进了商路开通
2024-05-14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对秦始皇“坑儒”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察访查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弩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卫宏(东汉)《诏定古文尚书序》

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班固《汉书·地理志》

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白效咏《坑术士“新证”》

(1)“史料互证”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交叉验证,以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或更准确的解释。上述各则材料能否形成互证,证明“坑儒”的客观存在?
(2)“坑儒”说最早出现在两汉之际,到唐代影响极为广泛。试对此作出解释。
2024-05-14更新 | 2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校际联合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