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边疆治理与民族交融

中国自古是多民族国家,历史社成员们想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他们为此制作了许多资料卡片。



(1)六张资料卡片涉及的史料中,不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唐蕃会盟碑              B.《尼布楚条约》                     C.李崇之印
D.《续修台湾县志》 E.鸿胪井刻石                            F.金瓶和玉签
(2)六张资料卡片中,不适合“民族交融”这一主题的是(  )
A.唐蕃会盟碑                     B.《尼布楚条约》              C.李崇之印
D.《续修台湾县志》        E.鸿胪井刻石                     F.金瓶和玉签
(3)六张资料卡片分别对应哪一朝代?(填写汉字)各自反映出中原王朝对下图哪一区域的治理措施?(填写字母)
朝代区域
卡片—
卡片二
卡片三
卡片四
卡片五
卡片六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民族交融有哪些方式?请根据范例,再写出两种方式并进行举例(可以使用资料卡片中的例子,也可以使用其他的例子)。
方式举例(时间+空间+事件)
战争唐朝在西北地区与突厥战争
(5)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也留下了灿烂的制度文化,请补全资料卡片中内容。

2023-01-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小明在阅读两本教材时发现记载有所不同。

观点一: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

观点二:西汉以前,中国丝绸经西北各民族,少量的辗转贩运到中亚、印度半岛等地。

——200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


(1)上述两版教材关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不同?
(2)要论证观点一,下列哪一则史料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

(3)要论证观点二,下列哪些史料更为可信?
史料A
《穆天子传》“该文献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约三千年前周程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送给西王母“锦纽百纯(匹)”的记录。
史料B

新疆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史料C

东罗马金币,发现于西安何家村唐代陶罐
史料D
新闻报道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秦始皇兵马俑肩前的一处痔瓦窑址时,发现了百余具骨骸。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骨骸样水中,有一个窟于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4)综合上述史料,你如何看待丝绸之路的开辟,并从证据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1-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国疆域的沿革

(1)图A、图B、图C分别属于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2)请指出图B与图C在疆土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11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嘉定区封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朝在政治制度上大体继承了秦朝,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学习小组为了厘清这一过程,找到了如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   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由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公。

——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先后拔用了严助等人,在他们的本职以外,另给侍中、常侍等加官,让他们出入禁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帝还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比用士人更为得心应手。这些人在皇帝左右,逐渐在宫内形成一个决策的机构。

——吕思勉《秦汉史》

材料三   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名,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指尚书台)。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范晔《后汉书》

注:《后汉书》为南朝宋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述东汉史事的史书。吕思勉编写的《秦汉史》成书于1947年。

1.根据三则材料,概括从西汉到东汉这一时期丞相与尚书的地位的变化过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2-12-0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交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君相之间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北元),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狱”。

朱元璋: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1)杀胡惟庸后,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有一段评价,有学生为了理解这句话的背景,整理了几条笔记,请帮助完成填空。(填字母)
秦代设置宰相的同时,也设置了太尉、御史大夫与九卿,合称________
西汉汉武帝设立________,将宰相排除出了核心决策圈。
唐代在中央设立________省管理草诏与门下省和尚书省共同行使宰相职权。
宋代设枢密院管军政,________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
明代最终废宰相,朱元璋的儿子朱棣设立了________制辅佐皇帝。
A.中书B.三司C.内阁D.中朝E.三公
(2)从历史背景的梳理来看,朱元璋“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的看法是否符合事实?请举例论证说明。
(3)对于朱元璋废宰相一事,不同时期的评价有所不同,两则材料对朱元璋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材料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

——【明末】黄宗羲(学者、思想家,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材料二:朕以为,历代贤君,莫如洪武(朱元璋)……洪武所定条理章程,规划周详,朕所以谓历代之君不及洪武也。

——【清】顺治皇帝

2023-01-0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地图题

请写出下列地图的所对应的朝代名称,并说明理由。
A(     )理由:________
B(     )理由:________
C(     )理由:________
D(     )理由:________
E(     )理由:________
2023-01-1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7 . 时代塑造思想,思想引领时代,不同时代,诞生了诸多不同的思想家,请将相关人物与其主张、成就匹配。(用字母表示)

A.孔子                           B.老子                      C.董仲舒                 D.韩非子
人物主要成就
创立道家学派,提出朴素辩证法思想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倡导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创立儒家学派,主张仁、礼
2023-01-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史实材料与历史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题号史实材料历史推论判断
(1)《荀子》一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初期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    1    
(2)中国古代出现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局面。这反映了秦朝末年政局的动荡。    2    
(3)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大事都由他决定。    3    
(4)《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这一措施的实施,引发了王国的叛乱。    4    
(5)《汉书·景帝纪》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5    
2023-1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闵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王道和霸道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两个概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见秦孝公时,先是讲述了上古理想的帝王统治之道和以仁义统治天下的王道,秦孝公不感兴趣。后又讲述了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霸道,秦孝公才意欲用之矣

材料二   汉代的儒生往往将秦的暴政视为霸道的典型代表。文帝时期重要的儒生贾谊在《过秦论》中总结秦亡的教训时评论道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材料三   汉宣帝是汉武帝刘彻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据《汉书·元帝纪》记载,其在位时太子喜好儒家思想并建议宣帝采用,对此宣帝批评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何秦孝公为何对“霸道”理论尤为感兴趣。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贾谊和汉宣帝对王道与霸道问题态度的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宣帝提出的“霸王道杂之”这一理念的看法。
10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
B.甲午战争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眼看世界
E.佛教远播日本、朝鲜
F.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G.重返联合国
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中国商品有(     
①丝绸②青铜器③瓷器④烟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在13世纪前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图片上方英文为“年度人物”,下方英文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从内部与外部的视角,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2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