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武帝经营西域

材料一 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汉与乌孙联姻成功。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西汉设立酒泉、武威两郡,并移民实边。……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从票侯赵破奴带属国骑兵及郡兵数万攻姑师、楼兰,破姑师国,俘虏楼兰王。在河西开设四郡,肃清东西交通的大道后,西汉便开始在西域的中心地带屯田,确立经营西域的根据地。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一方面,中原地区的丝绸、漆器等物品大量地行销到西域,成为西域人民的生活用品。另一方面,西域诸国的特产物品,如各种皮毛制品和葡萄、胡桃、石榴等水果,还有著名的汗血马及其他珍禽异兽,都先后传入中原内地。

——韩兆琦、赵国华(秦汉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列举汉武帝经营西域的策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经营西域的重大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在西域屯田区位置的分布 主要根据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区域而确.....屯垦方式也从最初的军屯逐渐发展为以军屯为主、辅以民屯和犯屯。..公元前48年,汉朝在车师设置戊己校尉,主管屯田事......吉任西域都护期间,曾多次组织大规模屯田,汉朝在西域的屯田由最初的轮台、渠犁逐渐发展到北胥键、车师、赤谷、龟兹等地。....汉朝在西域的屯垦不仅为日后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西域、维护西域社会稳定的重要国策,同时对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新疆的传播影响深远。

——摘编自王聪延《汉代西域屯垦与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材料二   自唐朝开拓西域, 随着士兵进驻各地,为解决粮饷供应问题,唐朝开始在西域广泛推行屯田。......唐朝西域的屯田设置多是在固有的农业生产区域之外从事新的开发。这种开发,扩大了农业生产的外延。在屯垦的组织过程中,水利的兴修、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水平,同时使西域的经济发展形势与内地趋于一致,更加稳固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唐代在西域的屯垦不仅解决了驻军将士的粮食供给问题,更是在此基础上改变了西域社会经济面貌,稳定了唐朝在西北的政局。

——摘编自朱丽娜《唐代开元年间西域屯垦经济效益探微》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在西域屯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在西域屯垦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在西域屯田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唐屯田在对西域治理过程中发挥的共同作用。
2022-11-0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匈奴当户跪举灯(见如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文物。灯具底座为身着胡服的匈奴官吏昂首半跪作托灯状擎灯形象。灯盘中心有烛针。该文物可以用以研究(     
A.汉匈民族关系B.汉代官僚制度C.瓷器铸造技术D.少数民族封建化
4 . 《汲郑列传》中记载:“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这从侧面反映汉武帝(       
A.为人内外不一B.削弱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C.糅合儒法思想D.采取“外儒内法”治国策略
5 . 西汉时,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蚕豆、苜蓿等十几种植物逐渐在中原栽培;龟兹的乐曲和胡琴等乐器开始丰富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汉军在鄯善、车师等地屯田时使用的“坎儿井”技术在当地逐渐推广;内地养蚕缫丝、铁器铸造等技术也相继传入西域。上述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张骞凿空西域B.匈奴战败西迁C.设立河西四郡D.设置西域都护
6 . 如表为两汉时期士人“饭疏食”的记载。这说明两汉时期(     
时期人物及身份行为出处
西汉王吉(五经博士、谏大夫)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汉书》
东汉朱穆(刺史)禄任数十年,蔬(同“疏”)贪布衣,家无余……所辟用皆清德长者,多至公卿、州部。《后汉书》
A.刺史监察初见成效B.“清议”之风盛行
C.征辟制以德才取士D.士人践行儒家思想
2023-11-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山东兰陵(原苍山县)城前村元嘉元年(151年)墓画像上的“胡使弩”拓片。由此推断,这一拓片(     
A.体现了中西方的经济交流频繁B.展现了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场景
C.见证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印证了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功能
2024-01-3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的兴起,是有其必然之势的,并非偶然之事。因为改正制度,兴起教化,非儒家莫能为。武帝即位时,年仅十六,成童未几,安知儒学为何事?所以与其说汉武帝提倡儒学,倒不如说儒学在当时,自有兴盛之势,武帝特顺着潮流而行。

——摘编自吕思勉著《吕著中国通史》上册

材料二   宋王朝建立之后,对民间文化的发展、对经济事业、对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没有过多的干预,从而形成了一种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这样的环境,为士大夫群体力量的形成,为士大夫参政议政和学术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适宜的外在条件。……说到宋代的学术成就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到“新儒学”。其实新儒学并没有什么新的儒家经典,所谓“新”,是指它对既有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这样的新阐释,是建立在中唐以来学术发展的基础上的。在唐代,很多儒学家反对佛学的教义,但是整体来说,那个时候儒家的力量并不足以和佛学抗衡。而发展到宋代,以禅宗为代表的佛学思想,以及道家的一些观念,被儒家学者吸纳,融会贯通。一方面,儒、释、道之间有排斥、有辩驳;另一方面,也有吸纳。在这样的前提下形成的新儒学,其代表人物是格局更加宏大、知识更加渊博的一批精英人物。

——摘编自许宏、刘国忠等编著《中国通史大师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儒学出现“兴盛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新儒学”形成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2024-01-3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朝历代对孔子称谓的变化

时期对孔子的称谓
春秋战国“孔子”、“孔夫子”(也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当时通用的敬称)“孔丘”(“摇唇鼓舌 , 擅生是非 , 以迷天下之主”)
汉代“至圣”“褒成宣尼公”(使其位列头等爵位)
北魏“文圣尼父”
隋朝“先师尼父”
唐朝“先圣”“文宣王”(地位与天子比肩)
宋朝“衍圣公”、“至圣文宣王”(“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

——摘编自王荣芳《圣人孔子与专家孔子》


围绕材料中任意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0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采用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冶铁、煮盐等私营权收归政府,由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官或铁官,管理煮盐、制造和买卖盐铁等事务。汉武帝的这一措施(     
A.促进了冶铁技术的普及B.导致政府财政出现危机
C.解决了王国叛乱的问题D.顺应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2024-05-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